廣州黃埔珠江村舊改項目地上安置房開啓主體結構施工

近日,經過15小時的連續澆築,廣州黃埔區下沙社區珠江村舊村改造項目7號地塊地下室首塊頂板混凝土澆築完成,順利衝出正負零,標誌着該項目首開復建區正式進入地上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安置房建設按下“加速鍵”。

作爲中交集團首個廣州核心區域的城市更新項目,項目建成後將充分利用廣州第二CBD的區位優勢,帶動周邊的城中村改造,推動廣州市區域經濟發展。

黃埔珠江村舊改項目位於廣州海絲城魚珠片區的老黃埔核心區域,同時地處珠江高質量發展帶中部片區,由中交四航局投資開發,總投資額超90億元,採用“股權收購+舊村合作改造”合作模式,合作內容包括村民及集體物業復建地塊建設,基礎設施及公建配套建設,融資地塊開發銷售運營等。項目改造範圍約2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90萬平方米,將完善學校、養老等城市功能服務配套。此外,結合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還將打造成爲區域科技創新高地,爲廣州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項目首開區基坑面積爲1.7萬餘平方米,共四層地下室,開挖深度達15.95米。中交四航局珠江村舊改施工項目部負責人王盼介紹:“自2023年10月第一根圍護樁,項目團隊實現了15天完成5萬立方米土方外運,7-3區域89天完成四層地下室結構並衝出正負零的建設速度。”

位於黃埔港片區的珠江村,臨黃埔港大碼頭、中碼頭,隔江與長洲島相望,歷史文脈延綿600餘年,坐擁蒲氏宗祠、李氏宗祠、萬昌樑公祠,是典型的嶺南水鄉村落。

項目首開區施工區域南臨珠江和地鐵,場地表層土壤以下淤泥質土厚達9米,地質條件複雜,給項目圍護樁施工和土方開挖帶來極大挑戰。由於地質鬆軟,機械無法正常行走作業,項目創新團隊利用鋼護筒改造爲“降水井”,在1200毫米鋼護筒上開設排布均勻的過濾孔,使基坑內土體水分通過井壁土工濾網滲入降水井管過濾孔中,流入降水井管內後,再用自動抽水泵排出,有效改善場地承載條件。

項目部黨支部書記楊東介紹:“項目部通過開展勞動競賽,制定關鍵節點獎勵措施,充分調動參建各方的積極性。通過工藝和技術創新攻克了一系列施工難題。”

例如,在咬合樁施工過程中,建設者歷時兩個月,自主設計研發出新型接頭管裝置,並提出了一整套施工工藝。不僅大大降低施工成本,縮短施工工期,且施工工藝簡單。預計,在項目的後續施工中,通過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可節約超過6000立方米的混凝土。

隨着項目建設邁入“快車道”,這一承載着歷史與未來的傳統嶺南村落正在加速向江岸明珠蝶變。

文|記者 王丹陽 通訊員 肖明葵 楊東 郭洋洋圖|通訊員 呂傳龍 陳婷 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