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學者:美國貿易戰會輸 工信部:中國「核心技術短缺」

美中關係示意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開始針對中國蔬果、包包、冰箱織品等6000項、價值2000億美元商品課徵10%關稅對,讓貿易戰情勢更加緊張;對此,耶魯大學經濟學家摩根士丹利亞洲區總裁羅奇( Stephen Roach )認爲,美國恐吃敗仗。

美國自 7 月 6 日起,對價值 34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 25% 關稅;中國隨即祭出報復措施,對同等規模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10日開始針對中國蔬果、包包、冰箱、織品等6000項、價值2000億美元商品,課徵10%關稅,以迴應中國「等量奉還」報復。

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若美中無法達成協議,之後還可能「加碼」,對總值近 50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根據 CNBC 報導,羅奇指出,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貨品總額約 5050 億美元,美國對中國出口貨品總額僅 1300 億美元,「但這不代表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會先彈盡糧絕。」

羅奇分析,對美國來說,中國是相當重要的低成本商品來源國;此外,中國也是美國國債最大買主,讓美國得以獲取填補預算赤字的資金,「這些預算赤字,已越滾越大。」想在貿易戰中獲勝,並不容易,「美國可能會輸」。

中新社報導,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則表示,一段時期以來,國內外評價中國製造業發展成就,往往揚長避短,片面誇大成績。中國製造業創新力薄弱,核心技術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

報導指出,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爲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電腦伺服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晶片、70%以上智慧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晶片依賴進口。

裝備製造領域,高檔數控機牀、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關鍵零件精加工生產線上逾95%的製造及檢測設備也依賴進口。

辛國斌表示,雖然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製造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製造業創新能力薄弱,對外依存度高,整體上仍處於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低端。

辛國斌坦言,「我們與發達國家還有幾十年的差距,建設製造強國的路還很長。」中國應着力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盲目跟風,炒作所謂新技術新產業,必須高度警覺,堅決糾正」。

中國近年大力宣傳、推展「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戰略,宣稱要成爲世界製造強國後,今年成爲美國祭出貿易制裁的劍指目標。

對此,中國官方下令淡化對「中國製造2025」的宣傳。數據顯示,官媒新華社1至5月累計提到「中國製造2025」超過140次,但6月5日後幾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官員相繼坦承中國仍離世界製造強國甚遠,許多短缺有待改進。

辛國斌今天發言雖然提出數個應着力做好的工作面向,但從頭到尾未再提「中國製造2025」這個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