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精彩球賽如一曲和諧之舞
《和諧之舞》 李烜峰 2007年 青銅 60×15×40cm 供圖/中國美術館
◎姜莉芯
在12月8日晚結束的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盃比賽中,中國隊繼2023年贏得冠軍後再度奪冠。在乒乓球運動中,女性在力量和速度上與男性運動員相比沒有優勢,此時的取勝之道在於運動員的強大心理素質和審時度勢的能力,這種賽制比以往更加能體現性別平等以及隊友之間取長補短的重要性。這讓我想到李烜峰的青銅雕塑作品《和諧之舞》。
今年夏天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形造貴神——李烜峰雕塑作品展”中,《和諧之舞》是展覽中的一件青銅雕塑作品,上面二人“合二爲一”所表現出的力量、緊張和速度,是混雙賽場上男女隊友之間和諧關係的最好寫照。
青銅器用得最多的製作方法是範鑄法——用“模範”製作出的銅器。模,是用陶土塑造出的形象;範,是在模上夯打出的形象的外殼。在這件作品中,除了青銅材質帶來的歷史感,更因它的製作方法,讓人將和諧與永鑄聯繫在一起。
作品中二人的軀幹部分是一個整體,平衡點由女性向前的左腿和男性向後的右腿所支撐,兩個人的腿部都處於大幅度跨越的姿態,這就讓平衡點或是核心力量顯得非常重要。如果說跨越這個動作是跨過、越過、超越界限和範圍,那麼平衡點就是這個奔赴的“定海神針”。尤其是位於腳下的結構像極了極限運動的滑板,讓作品呈現出不畏風浪的向前和超然的境界。
從構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一點,男性的右手扶着女性纖細的腰部,左手托起女性向前的右手。女性的右臂和男性的右腿組成的對角線構圖,讓本來看似不穩定的對角線顯得非常堅固。
男女混雙乒乓球比賽的現場不僅是形式上的同構,更是對性別問題的啓發。在乒乓球混雙比賽中,男女運動員輪流換位,同是球桌前的主人,力量的輕重、線路的長短和轉化的速度使得混雙的比賽更加變幻莫測。賽場上每一個片段都能成爲社會文化的投射。當男性運動員面對對方女性運動員時,任何心理上的傲慢、偏見都會讓自己心理失衡,如果接二連三沒有成功得分,可想而知內心的沮喪感會有多大,此時此刻尊重對手纔是尊重自己,也正是比賽的關鍵。
就同一方的兩位運動員而言,每一拍都需要做到“未雨綢繆”。比如男性運動員能否在打過去球的同時,想到如何使同伴女選手接到對方回球時不那麼被動。同樣,女性運動員需要考慮自己回球後,如何給同伴男選手創造出合理的進攻機會。
在配合度上,孫穎莎和王楚欽可謂模範,同是出生於2000年的兩位年輕選手參加的混雙比賽幾乎是百戰百勝,成爲現象級運動員,這得益於他們之間的相處之道。瀰漫在二人之間的那種和諧關係在心理建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男女混雙比賽所折射出的和諧和相互扶持,是否能讓我們反省現實?
科學讓人類飛速進步,而運動和藝術則提醒人類在飛速進步的同時和諧共處,不忘記愛與和平纔是長久發展之道。乒乓球混雙比賽如此,雕塑《和諧之舞》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