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遊戲見聞錄:澳大利亞原來是玩家的天堂
說起澳大利亞你會聯想到什麼?這個被稱爲袋鼠國的國度看上去似乎只有幾種珍禽異獸還值得一提,這裡和遊戲產業又能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不然,澳大利亞的遊戲製作在世界上都獨樹一幟,遊戲環境之好遠超國人的想象。比如前一陣一款叫做《空洞騎士》的獨立遊戲在單機遊戲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款遊戲的製作團隊並非是有大廠商作背書的黃金團隊,而是三個初出茅廬的年輕設計師的作品。這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工作室也讓人們把注意力投向了這個與世無爭的袋鼠國。
《空洞騎士》是一款2D動作遊戲,開發團隊坐落於南澳大利亞
澳洲的遊戲產業相當發達,光去年一年的產業規模就達到了22.64億美元(中國去年的遊戲產業規模爲240億美元,但人口是澳洲的65倍)。儘管沒有開發硬件的傳統,這個國家在遊戲類軟件設計的產業鏈上下游卻都有重兵佈局,體現出了和這個國家2000多萬人口嚴重不匹配的遊戲和電腦特效製作能力。隨便報兩個名字出來都是如雷貫耳,說起澳洲人開發的遊戲就更是數不勝數。
在世界觀架構方面,澳洲有Big World,本站旗下的《天下》系列就使用了這家公司提供的引擎,戰爭大作《戰艦世界》也是在該平臺上開發的。
在遊戲特效方面,參與了五部《哈利波特》、《地心引力》、《X戰警》等諸多大片製作的RSP公司也位於南澳美麗的阿德萊德。這家公司的特效呈現效果有目共睹,甚至得到了奧斯卡獎的肯定。
RSP工作室一瞥
至於好的遊戲設計本身就更多了,《水果忍者》、《真實賽車》、《Osu!》等一大批中國玩家也很熟悉的遊戲都是在澳洲被設計製作的。達觀而充滿創意的澳洲人總是隨時準備着挑戰市場,掀起下一個遊戲狂潮。這些能力強勁的遊戲製作人似乎都把矛頭指向了同樣說英語的美國同行,希望用澳洲人特有的創意與強大的美國遊戲業戰車競爭市場份額。
如果說澳洲的遊戲產業有什麼缺陷的話,恐怕就是分銷渠道有限。由於遊戲業起步較晚,澳洲還沒有出現能夠統治發佈渠道的大遊戲公司,國內的遊戲發佈還是受到了美國和日本的控制。這並不是澳洲一家的憂愁,也是全世界遊戲業的通病,諸如藝電、索尼、任天堂等起步早的大遊戲公司壟斷了發佈渠道,獨立遊戲現在只能藉助Steam這樣的平臺直接和用戶產生互動。
《水果忍者》是由澳大利亞公司Halfbrick Studios開發的一款休閒益智類遊戲
不過這都是一些紙面的數據,想要真正瞭解這個地方的遊戲文化,不實地走訪是不行的。
來到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的中國人一定不會覺得自己是在陌生的異國他鄉。機場告示牌上的中文字以及鋪天蓋地的中文廣告,已經把這個國家華人扎堆的大城市改造成了對中國遊客超友好的觀光勝地。初來乍到,筆者其實有些忐忑,不知道這裡的遊戲業會不會像旅遊業和奢侈品業一樣對中國來客那麼友好。
墨爾本國際機場確實足夠國際化,中文標識遍地都是
在朋友介紹下,筆者找到了一家跨國連鎖的遊戲公司門店EB Games。雖然是一家在北美起家的遊戲零售商,EB Games在澳大利亞全島和新西蘭都全面鋪開,是極具影響力的遊戲零售商。位於墨爾本市中心斯旺斯頓街的這家門店就是此地頗受歡迎的遊戲店。想了解澳洲的遊戲文化,去尋訪這家店是最好不過的了。
EB Games在墨爾本市中心的分店
步入店面,齊刷刷的遊戲盒子就會進入顧客的視野,不過這些遊戲的價格也是看得人心在滴血。一盒不帶擴展包的《榮耀戰魂》貴達99澳元,按照當天的匯率(1:5.3)幾乎是中國價格的一倍。其他新出的遊戲大作也基本上是這個價錢,《地平線》、《仁王》、《行屍走肉第三季》等遊戲在中國玩家眼裡恐怕都是貴得出奇。澳洲的物價貴人所共知,把遊戲也賣得這麼貴卻是探訪之前從未想到過的了。
門店裡零零星星站着幾個青少年,猶疑的目光在貨架上來回掃動,似乎還不能確定自己想要買一盤什麼遊戲。幾個孩子在一起商量事情就是這樣,很容易變得不了了之。這麼猶豫恐怕也是正常,筆者想到自己小時候連一張五塊錢的盜版盤都不捨得下手買,這裡的高價遊戲牒對這些零花錢有限的少年們來說恐怕就更是難以企及的天下至寶了。既然買不到,那跑過來過過眼癮也是好的。看來全世界的孩子們都飽受金融封鎖的困擾,即使是收入頗高的澳洲人也概莫能外。
豐富的遊戲貨架和打折信息
與遊戲軟件的高企價格相比,遊戲主機的價格倒是很親民。349澳元(合人民幣1800元)一臺的PS4還是比國內大多數零售商給出的價格優惠。而捆綁式銷售的遊戲主機和遊戲軟件以澳洲的價格標準來說也堪稱一個“實惠”。更激動人心的是,澳洲的遊戲零售店裡就可以以舊換新,用舊遊戲光碟折價購買新遊戲。具體的價格由店員估算,能抵掉新遊戲裡的十幾二十塊錢。雖然和動輒上百的原價比起來只能說是杯水車薪,但能現場以舊換新恐怕也是很多中國主機玩家多年的夙願吧。
放下價格不說,買遊戲本來就是圖一樂的事,喜歡是最重要的。如果要說起澳洲人最喜歡的遊戲,任天堂旗下的作品一定名列前茅。
來一張任天堂的全家福
同屬英語圈的澳洲人似乎對美國有一種天生的敵意,這恐怕是因爲美國自從二戰以後就搶了澳洲親媽英國的風頭,成爲了支配西方秩序的大國。本是兄弟的澳洲一直覺得美國和自己地位應該相仿,沒有資格做這個出頭鳥。這也體現在對遊戲的偏愛上,澳洲人對日本遊戲投入的喜愛遠遠勝於來自美國的遊戲。
而在日本遊戲內部的競爭中,任天堂主打輕鬆、快樂、家庭的製作風格也比深沉厚重的索尼系遊戲更契合澳洲人的民族精神。在澳洲主流白人社會裡,家庭、共享、休閒這些價值可是深入人心的。在這家EB Games的二樓和三樓,就有着一片巨大的任天堂體驗專區,風頭完全蓋過了其他任何遊戲公司。
其實用一款遊戲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去年在澳大利亞首發的《Pokemon Go》,而精靈寶可夢正是任天堂旗下的明星產品。據說只在兩個地點出現的傳說級怪物超夢的誕生地之一,就是澳大利亞最爲知名的地標——悉尼歌劇院。只是這款遊戲推出至今多少已經有些過氣,筆者這次終究沒有在悉尼歌劇院附近發現大批端着手機玩《Pokemon Go》的中二少年。
EB Games樓上的任天堂專區分成兩個部分:軟件和周邊販售區以及體驗專區。販售區裡密密麻麻擺着的都是任天堂旗下的遊戲和手辦,從馬里奧兄弟到精靈寶可夢,任天堂所專長的Q版設計風格把這裡裝點成了一個童話世界。根據店員介紹,這裡的銷售情況一直優於樓下的混合遊戲區,似乎也從側面印證了澳洲人對任天堂家的偏愛。中國製造的精靈毛絨玩具和遊戲軟件打包銷售,銷量甚至優於玩具店。
而在三樓的體驗專區,顧客可以免費體驗任天堂的最新遊戲機和遊戲軟件。有的青少年一下課就來到這裡(澳洲的學校經常下午很早就放學,比我們的童年快樂多了),三五成羣地用Wii消磨一天裡剩下的時光。商店爲這些只玩不買的小顧客提供了舒適的沙發以及手柄定期消毒。在澳洲,這樣的體驗經濟並不少見,從遊戲到書籍文具,店家對不消費的客人也一視同仁。與之對比,中國某些書店對前來讀書的小朋友那種惡劣的態度就越發顯出它不好的一面了。
筆者親自在體驗區內試玩了半個小時
一位店員這樣告訴筆者:“遊戲本來就是一個分享快樂的過程,如果我們只是擺着給客人看,那對這些遊戲機也是一種羞辱。”
大型主機體驗區對面則是一個掌機體驗櫃檯,任天堂旗下各代掌機都可以在這裡玩。除了不能把這些機子拿回家去躲在被窩裡玩,它們就相當於是客人的了。沒有店員瞪着眼睛監視你,也不會在遊戲機裡只安裝幾個可有可無的試玩軟件,在這裡玩耍一整天的玩家大有其人,連檔案都不帶刪的。
有一個亞裔小哥已經在此處玩很久了
除了在遊戲店裡爲缺錢又想玩遊戲的青少年大開方便之門,澳洲的教育系統也在讓青年人的生活和遊戲越來越多地產生聯繫。在澳洲,遊戲設計師和程序員是收入豐厚又受人尊敬的職業,喜歡玩遊戲的年輕人會被老師有意識地帶入這條職業道路。電擊治療有遊戲癮的孩子在這裡絕不會發生,相反他們如果真的體現出了對遊戲的獨到理解,會被提前送往一些遊戲公司和遊戲培訓機構接受專門的教育。
比較著名的機構有位於墨爾本的互動娛樂學院AIE和位於悉尼的創意媒體學院SAE等,這些商業機構在爲大遊戲公司提供外包服務的同時,還着力於遊戲辦學。這些機構接收來自名校的程序員和設計實習生,也接收直接在這裡學習的中學生並提供學分作爲今後的進身之階。
SAE學院的機房,學員在此學習有關遊戲設計、程序、音樂和商業操作的一切
當然有的天才根本不需要高等教育就能直接做出好的遊戲創意來。對這些人,兩家機構會提供第一輪天使投資和商業推廣上的指導,讓澳洲遊戲產業有了堅實的人才基底。
中國遊戲行業亂象叢生、質量低下的原因一方面在於遊戲廠商基於人口紅利的跑馬圈地野心,另一方面恐怕就在於國內的遊戲教育不僅缺乏技巧也缺乏規模。沒有好的遊戲教育和扶植,空有情懷的年輕人在這個行業裡會被碰得頭破血流,最終也變成一個油頭滑腦的遊戲人。想提振中國的遊戲創意產業,澳洲的先進經驗不可不學。
坐擁南太平洋風光和獨特生態系統的澳大利亞不僅是旅遊觀光大國,在有心玩家的眼裡也可以成爲遊戲業的領軍國家。在這裡,遊戲世界所提倡的快樂與分享精神得到了人們最大的擁護。受到尊敬的遊戲產業在澳洲社會裡也是創收和就業的頂樑柱,吸引了大批有才華的年輕人投身其中。撇開貴得離譜的遊戲價格不說,這裡還真算得上是一個遊戲的天堂。
(文/貓斯圖 編輯/pp)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