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天都沒亮” 年輕人遭遇睡眠“脫困難”
新華網濟南3月20日專電題:“一覺醒來,天都沒亮!”--年輕人遭遇睡眠“脫困難”?
隨着“世界睡眠日”到來,奔波勞碌的人們得以重新審視自身睡眠質量。“覺少、易醒、愛犯困”的睡眠現狀,給人們平添不少煩惱。醫學專家建議,遭遇失眠困擾的年輕羣體需平穩心態,正視睡眠問題,恢復正常起居作息,抵制睡前誘惑,爲自己留一方清淨夢鄉。
“白天昏昏沉沉,夜裡精神抖擻。”不少年輕人將自己調侃爲“特困一族”。
“時常夜裡11點睡,凌晨3點就醒。一睜眼,窗外還一片漆黑。”在北京從事演藝工作的26歲女孩楊莉說,有時爲了次日演出任務,明知會帶來依賴性,還是離不開幾片安定藥的幫助。“這四五年,辦法用得不少,可基本都管得了一時、管不住一世啊!”楊莉告訴記者,除數羊催眠、溫水泡腳、喝溫牛奶等路人皆知的招數外,睡前小酌紅酒、中醫養生調理等代價不菲的手段,自己也一一嘗試,效果卻差強人意。
“彆扭的日子還得彆扭着過,還有好幾個小夥伴跟我情況差不多。”楊莉苦笑着說,對她而言,“祝你晚安”真的成了一句祝福語。
與楊莉境況相似,北京一家國企員工邱安平也時常爲難以入睡而苦惱。“只要睡前事兒一多、心情一High,這晚上就難過了。”邱安平說,緊巴巴的睡眠時間,讓他很少有睡夠的時候。
“白天上班時間固定,可工作那麼多,難免干擾晚上睡覺,那是越想睡越睡不着!”邱安平聳聳肩說,既然睡不着,自己要麼玩玩手機、要麼瞪着天花板乾耗着“等覺來”。
“缺覺少眠”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些年,因爲睡眠問題來諮詢的年輕人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趙玉萍說。
“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就業壓力、升學壓力等,都可能引發人體應激反應,降低睡眠質量。”有20餘年從醫經歷的趙玉萍說,目前年輕羣體面臨的睡眠問題,大多源於精神心理因素及不良睡眠習慣。
“許多年輕人,睡前愛看看電影、玩玩平板、刷刷微博微信,大腦皮層受到過分刺激,自然難以入眠。”趙玉萍告訴記者,現代社會的上班族等人羣,時間安排較爲緊湊,晚間多看場電影、多玩會兒遊戲,極易擠佔睡眠時間。
楊莉、邱安平都表示,一旦失眠,身體往往表現出渾身無力、精神渙散,記憶力、反應力、判斷力都受到影響。“人的感覺就比較遲鈍,不想吃飯、工作沒效率。”邱安平說。
不少醫學專家表示,睡眠是正常的生理活動,人的一生有約30%在睡眠中度過。縱容不良睡眠習慣長期存在,肆意熬夜晚睡,將不斷加重肌體負擔。
“長此以往,陋習成了痼疾,睡眠問題向睡眠障礙惡化,或將引發焦慮、抑鬱等心理疾患。”趙玉萍強調,同時患者整體免疫能力下降,其他疾病容易乘虛而入。
自我疏導最重要 失眠切勿亂投醫
據中國醫師協會3月16日發佈的“2014年中國睡眠指數”,我國目前有36.2%的居民睡眠質量不及格,較2013年發佈的指數上漲11.6%,漲幅顯著。
臨牀專家建議年輕人正視睡眠問題,及時進行心理諮詢,及早做出合理診斷。即便是偶爾通宵達旦,也要盡力補足睡眠,這將有助於恢復精力、延緩衰老、保護神經系統等作用。
“解決睡眠問題,自身因素起着決定作用。”趙玉萍希望年輕人能學會控制心態,盡力在睡前摒除日間的紛繁雜念,抵制各種電子產品的誘惑,將身體及時調整到睡眠狀態。
“若失眠等症狀,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質量,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專業診室問診。”趙玉萍並不認同利用網絡手段求醫問藥,除診斷結果缺乏可信度外,易給求診者留下不良心理暗示,干擾影響正規診斷。
“如果需要使用藥劑,務必諮詢專業醫師。那時候更需要對症下藥,而不是幾片安定將就了事。”趙玉萍最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