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短刀”出鞘,一面撤回IPO,蜂巢能源決定求穩

剛剛在12月12日的第四屆電池日上全球首發蜂速超快充磷酸鐵鋰短刀電池,10天之後便主動撤回已經過上交所兩次問詢的IPO申請,終止了自己奔赴科創板的上市之旅。動力電池新貴蜂巢能源這套動作,讓市場頗爲遺憾——雖然當前國內資本市場環境確實不同往日,但一個剛剛實現成長突破的行業新星,始終是值得期待的。

(圖源:上交所)

不過,真正回顧蜂巢能源的發展史,它做出當下這種穩妥選擇的定力,卻又並不是那麼出人意外。2018年初入電池領域戰戰兢兢,2023年以全域短刀落地實現商業化上的重要跨越,卻又轉頭直言明年“壓力非常巨大”,蜂巢能源這一路走來,謹慎、克己、腳踏實地的特點從未淡化。

2019年,蜂巢能源在第一屆電池日提出“進窄門、見微光、走遠路”,此後便一直在產品領域穩健衝擊突破點,這纔有瞭如今“短刀+飛疊+快充”一齊出鞘的盛景。

當新能源市場的混動趨勢、快充趨勢成長到不可忽視的地步,蜂巢能源已然跨越“從0到1”的節點。創業的大風大浪都闖了過來,蜂巢能源的生機和韌性,只會在市場中越戰越強。

技術突圍的底層邏輯,遇上新能源結構性機遇

新能源早已不是藍海,而是紅海,但不是說紅海就沒有機會。在市場方面,如果有一個細分領域足夠大,足夠有影響力,那麼它一樣會給予頭部企業成長空間。期待值更高的方面則是技術突破。紅海之所以“紅”,往往因爲玩家重複造輪子的熱情太高,沒有突破性技術和適應市場需求的產物。缺乏這些要素,很難做出可靠的收益。

現在,基於以上認識,蜂巢能源和國內的新能源市場,恰好可以組成一對特殊的成長模型。

截至11月,國內新能源實現銷量830.4萬輛,突破千萬大關近在咫尺。巨大的規模之下又有地域差異、需求差異在引導消費的流向,因此給了不同技術路線的產品充足的發展空間。把握其中一個關鍵層次,就足以實現有效的突破,這是結構性機遇的一種解釋。

比如在產品結構上,PHEV細分市場的爆發就是很多車企之前沒想到的機遇。今年10月,PHEV車型銷量佔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例達到32.4%,首次突破30%。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插混乘用車的電池需求同比增長114%,大幅超越純電動乘用車電池需求25%的增長率。

技術路線不同,車輛結構就不同,對電池包組件的需求自然不同。它們的增長,存在高度正相關。PHEV有更緊湊的空間結構,對電池的形態和功能要求高。尤其是當前,對快充的需求和原本的結構需求融合,進一步推動了電池的改變。

在刀片電池這種長薄型疊片電池的路線上,傳統960mm的電芯寬度屬於“長刀”電池,一方面對整車軸距有要求,適配有明確限制,不像短刀可以更輕鬆地避開排氣管之類的組件。另一方面,因爲結構原因長刀內阻比較顯著,提高充電功率相對產生更多熱量,電池包散熱設計是個問題。尤其是要做快充,難度就會更大。

針對這種需求,內卷一個尺寸是沒有價值的。蜂巢能源在之前走的就是“品類創新戰略”,通過新的設計,提升刀片電芯和電池包的整體價值。

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說:“(之前)是因爲我們要開創一個短刀疊片電池的新的品類,這個行業裡沒有,我們要把它從0到1開創出來,就是打造新品類的階段。”

2023年,蜂巢能源600mm短刀電池的順利量產,便標誌着其“從0到1”目標的達成。在這個計劃制定之初,要啓動一條從零開始的工藝、設備、客戶適配之路,堪稱一場豪賭。但技術創新就是這樣,2022年,蜂巢能源的研發專利申請和公開專利數爲動力電池行業第一。

作爲市場上唯一一個在短刀電芯上實現快充的廠商,蜂巢能源也因此一手掌握了更高的PACK體積利用率、更好的溫度均勻性、對CTC設計的更高適配能力等優勢,面對客戶的吸引力更足了。並且,楊紅新表示,蜂巢能源明年將全面普及2.2C,量產3C、4C,預研5C產品,進階仍在繼續。

(圖源:蜂巢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要讓自身產品牢牢嵌入產業鏈,除了研發能力之外,生產也一樣重要。新能源全產業鏈研發效率提高,週期縮短,對供應商們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這方面,蜂巢能源“短刀+飛疊+快充”中的“飛疊”技術,在持續迭代中提高着產能質量。

此外,針對L400短刀電池這種客戶和產線數量多的大單品,規模製造的生產效率優勢和成本節省效應都會更突出,反過來強化客戶的認可。現階段,蜂巢能源的短刀+飛疊的良品率已達98%,設備投資可以降低1000萬/GWh,運營成本可以降低800萬/GWh。

2023年,蜂巢能源的電池一共搭載於40款上市銷售的車型。2024年,它對自己還有更高的要求。

壁壘增高變城牆,蜂巢能源繼續做難而正確的事

在2024年的目標上,蜂巢能源希望戰略客戶將超過11個,海外的戰略客戶超過6個,新車型導入超過40款,製造成本下降40%,採購成本+技術成本下降20%。這些目標並不各自獨立,而是一整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圖源:蜂巢能源)

但如果要說哪方面的進展最令人關注,自然還是客戶。能把一款創新產品推向市場只是開始,拿到越多客戶的認可,增長的飛輪才能轉起來。2023年,蜂巢能源已拿下上汽通用五菱、協鑫等新客戶。商業化能力,是決定技術未來生命週期價值的關鍵因素。

而在這龐大的客戶隊伍中,海外市場,無疑是提升蜂巢能源壁壘高度、強化其商業價值的重中之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領先滲透率決定了其後續增長會放緩,但海外仍是增量市場,期待值高於國內。如果能真正成長爲世界級供應商,將在行業內掌握標準層面的高話語權,加速擺脫內卷競爭。

這固然不可能是一個短期的歷程,蜂巢能源採取的是高度原生化的發展方式,品牌的全球化以產能全球化和產業鏈全球化爲先。一開始,它便定下了全球化佈局策略。

在德國,薩爾州電池模組和PACK工廠,預計2024年中竣工。就在12月20日,蜂巢能源泰國工廠首款電池包也正式下線,爲核心客戶供貨已提上日程。

這種佈局,也能更好地利用當地優勢,滿足特定客戶的需求,例如,Stellantis集團曾經在2020年與蜂巢能源達成合作時,提出關於降低成本的要求。蜂巢能源的生產技術優勢是降本的“殺招”,如果有地緣優勢和背靠當地供應鏈、減少中間環節的成本優勢,整體的投入產出比將更可觀。規模越大,這個正循環效應就越強。

而在產品層面,除了已落地的王牌產品要繼續深化應用,蜂巢能源還針對那些可能顛覆現有發展路線的、屬於“未來十年”的產品進行了佈局:方形半固態電池二代果凍電池已實現量產,無鈷電池裝車已突破13000輛,L600短刀動力鈉離子電池則已完成了所有可靠性測試。

(圖源:蜂巢能源)

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十一個月,蜂巢能源累計動力電池裝車量在國內排名第七。在節奏緊張的電池產業巷戰中,這個成績和背後飽受客戶青睞的技術產物,無疑證明了蜂巢能源的競爭力。

這還有一個背景是,蜂巢能源2023年新工藝、新產線和新產品的集體上馬短暫拉高了綜合成本,這也是它提出2024年大幅降本的原因。而當2024年啓動更大規模的製造,蜂巢能源在試煉場的表現,也許會比今年更出色。

來源: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