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紹華:面對新消費需求,市場流通必須迎頭趕上
中新經緯11月4日電 (袁媛)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工程系列論壇暨馬克思主義財經科學發展論壇(2024)召開,主題爲“全面深化財經體制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依紹華指出,消費升級與市場流通的優化,正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如今,在國民經濟當中,流通體系正在由傳統的末端位置轉向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健全現代流通體系,必然會強化國內大循環的支撐作用。依紹華談到,隨着消費者需求呈現多樣化品質化特徵,市場流通體系必須迅速適應這一變化,以滿足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質量。
消費者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日益增強,正在促使流通體系升級。例如冷鏈物流之所以愈發獲得重視,正是因爲消費端對於商品質量有了更高層次的需求,尤其是質量安全。
如今,購買不再僅僅是爲了滿足基本需求,更多的是爲了尋求個性化和獨特的體驗,例如更重視情緒價值。依紹華強調,這一轉變要求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的基本功能,還要在品牌形象、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上下功夫。這一現象也促使了商家在市場流通環節注入創新元素,以提升競爭力和滿足消費者的期望。
依紹華還談道,與此同時,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爲市場流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從國際經驗來看,流通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進程會大幅度落後工業企業,例如美國通過工業發展促使經濟水平發展較高後,纔有沃爾瑪這類消費領域的企業興起和壯大;而觀察我國消費領域發展,以電子商務爲代表的平臺企業崛起,縮短了前述這個時間。原因正是電商平臺使消費者更便捷地獲取商品和服務,從而降低了搜尋成本,提升了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數字化流通不僅爲大型企業提供了競爭優勢,也爲中小企業打開了新的市場機遇。這種轉型不僅提升了整體消費體驗,更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擴大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依紹華具體解釋,在時間方面,線上線下融合能夠有效縮短商品庫存週期,提高整個資源要素的流通效率;在空間方面,電商平臺變革了生產和消費之間的整合方式,消費端的範圍和領域突破了傳統商業的空間限制。
同時,依紹華也指出,消費升級與市場流通的優化不僅依賴於市場自身的調整,還需要多方面因素。
一方面,應致力於解決物流設施與物流管理間的不匹配。當下各地區的物流設施建設已經相對完善,但是在物流操作層面,因爲需要人來操作和把控,存在着很多不確定性。例如,冷鏈運輸過程中,難以確保司機全程開着製冷系統,或超市理貨人員無法保證需冷藏物品一直置放於冷藏系統中。
另一方面,應致力於解決基礎設施不均衡問題。流通體系建設的核心在於織密網絡、提升供給質量、縮小地區差異。《“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中提出了流通支點城市的概念,流通支點城市不僅功能更加綜合,實力更強。但目前城市間的合作仍顯不足,這與我國基礎設施佈局不均衡密切相關,各地雖在快速建設基礎設施,但合作與協調仍需加強。
在供需兩端方面,依紹華提到,企業在響應市場變化時,應更加關注消費者的反饋,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深入分析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這種基於數據的決策能力,將幫助企業快速調整產品和服務,以保持競爭力。
此外,區域經濟的差異性也不容忽視。依紹華分析稱,中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各異,導致了市場流通的複雜性。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到這些差異,以實施更爲精準的市場策略。這種差異化的政策能夠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所以,針對區域結構、收支結構及產業鏈的問題,關鍵在於解決國內大循環中的供需錯配。依紹華認爲,應通過優化區域佈局、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收支結構、強化產業鏈協同及推進市場一體化建設,以實現更加順暢高效的國內大循環。
依紹華最後總結,消費升級與市場流通優化之間的互動關係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企業和政策制定者應共同努力,抓住消費升級帶來的機遇,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只有全面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務質量,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增長。(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