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越憂鬱作品越好?  研究:也許正好相反

▲塞尚《唐懷瑟序曲藝術家的母親姊妹》。(圖/取自Wikipedia。)

文/非池藝術網

藝術家面對生命困境,常透過創作抒發情緒,畫出不少作品。但去年12月底,美國布蘭德國際商學院(Brande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經濟學教授格拉迪(Kathryn Graddy)提出新論點,藝術家遭遇親友去世的打擊,不見得會創作出最好的作品,那個時期的作品也不會賣得特別好。

經濟學教授格拉迪比對48位歐美藝術家的生平畫作銷售價格分析這些藝術家經歷喪親之痛,作品數量是否增加,以及在一年內創作的作品價格是否高於其他時期。這48位藝術家包含塞尚(Paul Cézanne)、竇加(Edgar Degas)、馬奈(Edouard Manet)、莫內(Claude Monet)、畢卡索(Pablo Picasso)、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等人,總共超過1.5萬張畫作。

格拉迪在研究報告《死亡,喪親之痛和創造力》(Death, Bereavement and Creativity)指出,這些藝術家在歷經傷痛後,平均而言,創造力比起生命中其他時期還要來得低。而藝術家在親友去世後一年內的創作,在拍賣會上約有50%的出售價格偏低,也不是藏家最青睞的作品。

法國藝術家塞尚在母親過世後,有好幾個月無法作畫,但他隔年重新提筆創作後,繪畫風格也逐漸轉變,畫面多用球體圓錐圓柱體構成,被視爲立體派先驅。塞尚從小與母親感情融洽,當銀行家父親反對他以畫畫維生,拒絕提供金援時,母親會私下塞錢給他,默默支持他的藝術生涯...( 詳全文:http://artemperor.tw/focus/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