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也會老病死!「修護師」像醫生 被忽略的幕後功臣
▲你知道「修護師」這個職業嗎?他們就像是藝術品的醫生和保姆。(圖/藝術銀行提供)
藝術品跟人一樣,會生病、老化、死亡,然而藝術銀行的「修護師」就像是「藝術品的醫生」,也是每次展覽能完整呈現在觀衆眼前,卻總是被忽略的幕後功臣。「藝術銀行」爲了跟大衆分享如何照顧購藏的藝術品,即日起至10月31日舉行「畫說保存維護」展覽,也爲大家介紹這個特殊的修護師職業。
▲藝術銀行舉辦「畫說保存維護」展覽,跟大衆分享如何照顧購藏的藝術品。(圖/藝術銀行提供)
藝術銀行目前已收藏2千多件當代藝術作品,透過租賃流通,讓作品展示於各個公共空間,然而在展示或運送過程中,不免因空間或各種因素產生破壞,這時候就必須由「修護師」做事先的評估、保護,還有事後的修復,儼然像是藝術品的醫院。而「修護師」的角色,就像是藝術品的醫生或保母。若遇上難度較高的案件,也會再「轉診」委託至專業的單位負責。
目前藝術銀行由文化部編列預算,交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成立專案小組執行,國美館汪佳政主任秘書特別提到,藝術銀行在2013年成立後,採行「只租不賣」的業務型態,讓國內藝術家作品的能見度增加,至今已完成488個租賃案,獲得民間企業及政府單位熱烈的支持。
▲每個展覽能完整呈現在觀衆面前,都有個常被忽略的幕後功臣,就是修護師。(圖/藝術銀行提供)
汪佳政說,當每個展覽完整呈現在觀衆面前時,有一個幕後功臣常被忽略,那就是我們的保存維護人員「修護師」。這次的展覽,就是希望讓大家瞭解當代藝術的保存維護觀念,以及瞭解藝術銀行是如何認真對待每件作品。
美國保存維護學者黛博拉.諾里斯曾說,「並不是所有的當代藝術都能永久保存,也不是所有當代藝術品都想要被永久保存。」在藝術創作觀念改變、媒材取用多元,藝術家重視創作表達勝於永久保存的現今,當代藝術的保存維護成爲很重要的課題。
「畫說保存維護」展覽,特別挑選8位藝術家媒材各異的作品示範展出,讓觀衆可一窺藝術銀行如何進行當代藝術的保存維護工作。
策展人嚴碧梅表示,當代藝術的創作不再侷限於單一媒材,複合性的作品逐漸成爲常態,而藝術銀行作品的展示空間條件不同,並需接受反覆的包裝運輸與舟車勞頓等各種考驗。
而修護師不僅要管理2千多件作品的進出,更要爲每件作品的健康把關,如何與時俱進的因應創作技術與展示條件的變化是一大挑戰。此次希望以教育展的形式,讓大家認識當代藝術的保存與維護的課題。
▲「藝術銀行」也曾經參展2019臺灣文博會,以《半透明》作品揭秘修復師這個猶如透明人、默默守護作品的特殊職業。(圖/記者林育綾攝)
藝術銀行「畫說保存維護」當代藝術展將於展覽期間,規劃臺北、臺中共3場《作品保存維護的美麗與哀愁》系列專題講座,還有2場《修護小小兵》體驗工作坊,邀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分享當代藝術的修護知識與日常甘苦談,同時帶領大家親身爲心愛的收藏品進行修護,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藝術銀行認爲,藝術品是人類文明發展及文化的累積產物,具有美學價值及歷史意義。如果可以妥善維護,讓更多人看見,不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文化,讓後代子孫也可以享受到美好的文化資產,因此邀請大家光臨「藝術銀行修護室」,一起認識當代藝術保存維護的「美麗與哀愁」。
「畫說保存維護」展覽時間:2019年8月23日至10月31日地點:藝術銀行 展示室地址:臺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50號
☆《作品保存維護的美麗與哀愁》系列專題講座9/21(六)「作品醫生的理性與感性—選對創作材料帶你上天堂?!」/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吳盈君老師9/28(六)「作品青春保健室—藝術品居家照護小撇步」/專業油畫及古蹟彩繪修護師 陳佩玉老師10/19(六)「藝術市場的X檔案」/正修科技大學藝文處文物修護中心修護師 鄭世強老師講座詳細資訊請點此
☆《修護小小兵》體驗工作坊9/7(六)14:00-16:3010/26(六)14:00-16:30(酌收材料費500元)講師:藝術銀行策展人 嚴碧梅/藝術銀行修護師 吳佩錡/藝術銀行修護師 汪欣樺詳細工作坊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