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反移民騷亂的啓示

(圖/美聯社)

近期英國突然爆發了嚴重的反移民騷亂,再次揭示了這一問題的嚴峻性。事實上這不僅僅是偶然性事件,其實也存在着必然性。這不僅是英國的困境,其實整個歐洲因大規模的移民涌入,正面臨着深刻的危機。

英國近百年來的移民與其帝國的歷史有關,二戰後的經濟重建與殖民地獨立浪潮使其成爲移民的主要目的地。20世紀50至70年代,英國爲滿足勞動力需求,主動從前殖民地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西歐國家從南歐、土耳其和北非,甚至是北越、韓國等地招募大量客工,這階段由於西歐需要大量的移工,因此對移民也相對包容,基本是歡迎移民的。

然而隨着東亞製造業的興起,歐美除了少數國家如德國仍保持強大的製造業、美國繼續引領創新產業之外,原來製造業發達的國家都經歷了經濟活力下降與去工業化浪潮,其中英國尤其嚴重,併產生「英國病」此一經濟術語,用來形容英國的經濟困境,如經濟停滯、工業衰退、長期的高失業率,還因分配不均導致勞工運動盛行的頻繁罷工等,自然也就不再那麼需要或歡迎移民了。因此,對移民的態度與製造業經濟景氣息息相關。

然而近年來隨着中東和非洲危機、氣候變化以及全球經濟不平等,迫使數百萬人離開家園,歐洲短時間內接收超過100萬名合法的難民、移民,使移民問題成爲英國、歐洲面臨的主要挑戰。

其實英國的這次社會騷亂非常符合政治風險(Prs)評估裡的預測,首先經濟上脫歐紅利並未實現,反導致貿易與投資下降,經濟長期低迷;加上合法的歐盟勞動力退出英國,產生了嚴重的缺工問題,反而吸引更多非法移民涌入的反效果。疫情之後的經濟衰退,以及深度捲入俄烏戰爭導致通膨一度超過10%,通膨高企、人均購買力下降,底層人民的生活日益艱難。

自2018年以來,英國已有8個地方政府宣佈破產,工黨2024大選獲得歷史性勝利之後,也宣佈政府已無法平衡預算。可見英國的經濟衰退早已嚴重惡化了各級政府的財政狀況。

政治上,可以團結英國的女王過世,幾個重大的政治爭議如脫歐、移民、聯合王國分裂等議題的長期僵持不下,脫歐後已更換了6位首相。社會上貧富加劇,種族與宗教的裂痕擴大,移民負擔的分配不均導致了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資源緊張和政治摩擦。事實上當初英國脫歐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想要拿回邊界的控制權,以遏止移民的持續涌入。

底層民衆在全球化紅利的分配中原本就存在着相對的剝奪感,移民嘗試融入勞動市場又激化了與在地底層民衆的直接就業競爭。再加上移民增加原本各國福利的排擠,還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分化,在此背景下,反移民情緒在歐洲不斷升溫,首先是英國脫歐,再擴散到歐洲大陸導致極右派政治勢力迅速崛起。

移民問題不僅深刻影響了歐洲的社會結構與政治方向,美國同樣面臨非法移民的壓力,川普政府的邊境牆計劃引發了廣泛爭議,但受到底層白人的歡迎。亞洲的日本和韓國則因勞動力短缺而逐步開放外籍勞工政策,這表明移民問題是每個國家都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

相較於歐洲,臺灣的移民政策相對保守,但在面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時,逐步放寬外籍專業人才和產業技術人員的引進政策已是大勢所趨。但英國與歐洲的經驗告訴我們,移民政策需要在經濟發展與社會融合之間取得平衡,一旦失衡,社會矛盾激化,多元文化且穩定繁榮的社會就會漸行漸遠。(作者爲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