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派挑釁 美前官員籲廢除限制對臺軍售的八一七公報

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中國事務主任博思科(Joseph Bosco)。(圖/檔案照片

美中關係近來因貿易、南中國海臺灣及其他議題日趨緊張,川普政府內部對中鷹派立場日漸強硬。前美國軍方負責對中國事務的官員在媒體撰文呼籲,美國應該考慮廢除美中第3個聯合公報──即影響對臺軍售最大的「八一七公報」。但著名研究中國事務的學者何理漢認爲,雖然美國的一中政策不盡理想,但仍然具有高度可行性,「偏離美國的一中政策,將爲美中關係及兩岸關係的穩定帶來危險及不必要的風險」。

據「美國之音報導,前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事務主任博思科(Joseph Bosco)上星期在《國會山莊網站(The Hill)發表文章,提出他自己都認爲是「挑釁性」的主張,指稱川普政府既然已經撕毀許多國際承諾,就乾脆連「八一七公報」這個「有重大缺陷」(badly flawed) 、嚴重傷害美國利益的文件一併廢除。

博思科說,川普總統上任後已經在「不符美國利益」的理由下撕毀前任政府的一些國際承諾,例如《巴黎氣候協定》及《北美自貿協定》等,現在他也可以考慮廢除由雷根總統與中國總理趙紫陽會談後,美中雙方在1982年8月17日確認發表的美中第3個聯合公報

博思科解釋,第3公報(八一七公報)對美臺之間的軍售施加隨意與不必要的限制,它暗示那些軍售最終應該被停止,我認爲那與《臺灣關係法》並不一致,因爲《臺灣關係法》設想的是美臺之間有持續性的安全關係,因此爲第3公報是過時的,它應該被廢除。

報導說,美中兩國曾發表過3個聯合公報,第一個是1972年關係正常化上海公報,以及1979年的建交公報,但這兩個公報未能解決美中之間關於對臺軍售問題的重大分歧,因此在又被稱爲「八一七公報」的第3公報中處理對臺軍售問題,其中包括美國「不尋求執行長期對臺軍售政策」,以及美國將「逐步減少對臺軍售,直到一段時間後得到最終解決」等。

博思科認爲,儘管雷根總統以給臺灣的「六項保證」來修補第3公報爲臺灣帶來的傷害,但中國經常以此公報來指責美國未遵守公報中的承諾,或要求美國在其他議題上的讓步。

博思科的主張在華盛頓政策圈引起一些爭論,關注臺海情勢的前美國政府官員、學者專家認爲,在美中關係緊繃的時刻,如果再去動搖美中之間的三公報,可能爲目前急需穩定的亞太情勢帶來更多不穩定的變數,也更可能爲臺灣利益帶來傷害。

博思科也承認,自己的主張具有挑釁性,但他只是要「丟一顆石頭水裡,看看能濺起什麼樣的水花」,他真的不認爲這麼做「會引發一場大海嘯。」

彭斯發表表揚臺灣民主、嚴厲批評中國的演說後,有些支持臺灣的友人認爲此時是提出美臺新倡議的好時機,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爲,過於高調的倡議對臺灣並沒有好處。

美國維吉尼亞州大學公共政策教授何漢理(Harry Harding)就說,他不支持無法讓美國以一中政策來辯護或解釋的作爲,因爲「偏離美國的一中政策,將爲美中關係及兩岸關係的穩定帶來危險及不必要的風險。」他在前往臺灣任教前的一場座談會中表示,雖然美國的一中政策不盡理想,但仍然具有高度可行性,即使臺灣已經民主化,這個政策也沒有調整的必要。

他說,美國的一中政策非常多面,包含了《臺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雷根總統的「六項保證」、克林頓總統的「三不」,內涵極爲複雜。他支持美國對臺灣的務實做法,在現有的一中政策框架下維持與臺灣活躍的關係,包括軍售、高層官員互訪、高層領導人過境等措施。他也認爲在這個現有的基礎上美國對臺政策的確有值得調整之處,包括更多支援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的作爲、協助臺灣發展不對稱軍事能力以應對解放軍威脅等。

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卜睿哲(Richard Bush)也認爲,在美中關係情勢未明之前,川普對中國的強硬作爲不一定對臺灣有利。

卜睿哲上星期在布魯金斯學會網站上發表評論說,川普政府明顯已決定在言行上對中國採取更趨競爭的態度,但目前還很難確定其規模、時間長短及其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臺灣不僅應注意美國政策的任何轉變,更要關注政策形成的過程,以及這種過程如何影響政策。

卜睿哲指出,美臺關係發展良好是因爲美臺兩方從彼此的角度處理議題,並不涉及其他外在因素,即便臺灣在目前的川普政府中有許多友人,美國國會也站在臺灣這一邊,但「即便美中關係變成零和競爭,臺灣也不必然自動成爲其獲益者」,臺灣不是沒有可能成爲美中角力時遭誤傷的對象,這種被友軍炮火(friendly fire)所傷,對臺灣極爲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