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導致衰弱症 營養師:食物吃得巧衰弱不來找
▲成大醫院營養部李蕙馨營養師表示,造成衰弱的衆多因素中,營養不良被認爲是最重要的原因,衰弱的老年人常有熱量、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攝取不足的情形。(圖/成醫提供)
成大醫院營養部李蕙馨營養師表示,2014-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選擇富含新鮮水果、堅果種子類、茶類、蔬菜、全穀類、貝類、乳製品及富含ω-3的深海魚飲食模式的老年人,有較低的衰弱比例,她鼓勵民衆指出,「食物吃得巧」衰弱就不來找。
李蕙馨營養師說,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因爲骨骼肌肉減少而使得肌力及生理功能下降,其中老化是肌少症的因素之一。肌少症若合併體重流失、低活動度等多項生理系統的問題,會有較高的風險造成衰弱。
李蕙馨營養師表示,衰弱的徵象,包含體重減輕、自覺疲憊、握力差、行走速度慢、活動度減低等五項,有其中一至二項即爲衰弱前期,若有三項即爲衰弱。根據2014-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在923位老年人當中,衰弱和衰弱前期的盛行率各爲7.8%和50.8%。
而2010年的資料顯示:臺灣女性衰弱的比例比男性高,盛行率亦隨着年齡增加而增加;衰弱的老人中合併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頭(骨折、骨質疏鬆)、腎臟疾病、慢性肺阻塞性疾病和癌症的比例也較高。因此,預防老年衰弱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是項重要的議題。
李蕙馨營養師指出,造成衰弱的衆多因素中,營養不良被認爲是最重要的原因,衰弱的老年人常有熱量、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攝取不足的情形。有研究建議,每餐攝取20至40克蛋白質有助於刺激老年人肌肉的合成。李蕙馨營養師說,衰弱老年人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2至1.5克的蛋白質,且蛋白質需均分於三餐,以體重50公斤爲例,每天宜攝取60-75克蛋白質。
李蕙馨營養師指出,提供蛋白質的食物有全榖根莖類、奶類及豆魚肉蛋類。一碗飯含有8克蛋白質,但是蛋白質品質較低;品質好的蛋白質來源,同時也富含白胺酸,而白胺酸被認爲對增加肌肉合成有助益,富含白胺酸的食物包含奶類(起司)、豆魚肉蛋類(黃豆及其製品、牛肉、雞肉、豬肉、魚肉及海鮮)及堅果種子類(南瓜子、花生)。
李蕙馨營養師說,低脂乳製品每份可提供8克蛋白質,每份相當於240ml低脂鮮奶或2片低脂起司,建議老年人1天攝取2份。豆魚肉蛋類每份可提供7克蛋白質,每份相當於1兩魚或肉、蛋1顆、半盒盒裝豆腐或240ml無糖豆漿,建議每餐至少需攝取2至3份;對於牙口不好的老人家,可將肉品去筋,或選擇軟嫩的豆製品爲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李蕙馨營養師提醒指出,要預防衰弱的健康生活型態,除了富含蛋白質的均衡飲食外,再搭配運動更能達到最佳效益;若合併有慢性腎臟疾病,須尋求醫師及營養師的協助,以達到適當攝取蛋白質的建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