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探索:飢餓與食慾背後的真相

1978 年西部喜劇《南行》中的一個場景讓人難以忘卻。

一個看起來蓬頭垢面的傢伙脫口而出,他太餓了,能“吃一隻凍狗”。

“好吧,那咱們就去廚房瞅瞅是不是已經有一隻凍着的了。

研究這類問題的科學家稱,這對於飢餓的描述相當準確。

飢餓是一種驅使我們去尋找食物的生理感覺。

如果進食被延遲太久,可能會使人感到不適。

當我的午餐比平常少時,我可能會更盼望晚餐。

但這跟餓得無法入睡的程度不一樣。

食慾的情況則有所不同。

它更多的是一種進食的慾望,有時無論我們是否感到飢餓。例如,我可能吃完晚飯後已經完全飽了,然而在看電影時卻仍想吃一袋爆米花。這便是食慾。

誰會在乎呢?

專家表示,倘若我們能夠理解想吃和需要吃之間的差別,或許我們就能夠做出更優的選擇。

事實表明,我們的進食需求以及進食後的滿足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激素所控制的。其中兩個主要的激素是胃飢餓素和瘦素。當你的胃需要食物時,胃飢餓素就會向你的大腦發送飢餓信號。然後,當你進食且肚子得到滿足後,胃飢餓素停止分泌,瘦素會告訴你的大腦你不再飢餓。

這很複雜,不過研究已經爲我們指明瞭一些如何能幫助這些激素最高效地發揮作用的方向。想要控制食慾並避免暴飲暴食?每餐都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奶製品、魚、肉、家禽、大豆和堅果。發表於 2020 年《行爲生理學》期刊的幾項研究結果表明,食用蛋白質“抑制食慾並降低胃飢餓素水平”。

研究人員稱,我們一天中何時進食以及進食量多少也可能會影響食慾。

2022 年發表於《細胞代謝》的一項隨機對照餵養試驗(這是最佳類型的研究),探究了一天中用餐的時間和量如何影響 30 名想要減肥的超重男女的飢餓感和食慾。

相較於早上攝入較少卡路里而晚上攝入較多,早餐攝入更多卡路里、晚上攝入更少卡路里的參與者報告稱,他們在白天的飢餓感明顯減輕。

並且關注你的壓力水平,這可能會導致食慾激素紊亂。在漫長的一天結束時在櫥櫃裡翻找能帶來安慰的食物可能就是一個信號。

這有個好消息。鍛鍊能控制壓力,也有助於控制過度旺盛的食慾。規律飲食和睡個好覺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