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多益通】七年級潮男從500人中脫穎而出 圓海外工作夢
▲張伯琳瞄準累積中國市場行銷經驗的目標,選擇到海外任職。(照片提供/張伯琳)
文/蘇怡和
如果真心渴望一件事,所有行動都會聯合朝目標邁進。」早早立下赴海外工作目標的張伯琳,在無國外工作履歷也無人引薦的情況下,如何躍身成爲跨國企業在大陸的社羣行銷專業經理人?
大學就讀工管系,畢業後因爲在地圖日記、Mr.6行銷團隊的經歷,讓他發現自己擅長也熱愛社羣行銷相關工作,加上嗅到臺灣產業的侷限,便將投身海外列爲職志,因爲無相關學歷背景,張伯琳便積極規畫先前往英國進修,增進英語能力同時也鑽研專業領域,畢業後返臺在網路公司累積實戰經驗,再積極投遞履歷,終於在北京的跨國企業辦公室有一席之地。
外表率性的張伯琳,蓄着不對襯的潮人髮型,看似隨性的他,卻對職涯有着堅定、清晰的目標。當時他評估自己英語能力不足,便在下班後進修,除了每週補習一次外,更想盡辦法沉浸在全英文環境,包含看無字幕的美劇、勤寫試題、邊跑步邊聽英文、與外國人練口語表達,以及手機和電腦全設定爲英語模式,在持續半年的自我特訓後,靠着TOEIC 800多分、IELTS 6.5分的成績飛往英國。
完成英國學業後,張伯琳評估自己華人身分在歐美地區謀職不易,便將海外工作目標轉向東南亞與大中華區,並採取先蹲後跳的策略,先進入臺灣Yahoo工作,同時積極在LinkedIn上搜尋海外互聯網相關職缺,終於進入了心所向往的跨國企業工作。
談及海外謀職經驗,張伯琳表示「語言是前往海外工作的入門磚」,即便工作地點在北京,但初期的線上面試是採全英文,飛往北京面試時面對的HR也是英國人,「雖然招募沒有設定語言門檻,但英文不好的人根本進不來啊。」
張伯琳分享他日常工作中,不論是與國外部門、人資或總部溝通,英文都是唯一語言。而雖然海外工作薪資較爲誘人,但並非他的首要考量,工作發展性更是他的決策關鍵。當時包含中國知名手機品牌的對臺行銷職缺也想聘僱他,但張伯琳考量到自己已經有過行銷臺灣市場的經驗,所以放棄了薪資相對優渥的工作,選擇挑戰全新中國消費市場的跨國民宿預定服務企業,期待建立自己的跨文化電子商務執行經歷。
張伯琳分享兩岸差異,認爲臺灣的創新能力、行銷預算、組織編制等各方面都漸趨保守,他目前在大陸任職的公司「去年只有30人,至今不到一年,已四倍數成長到120人,且持續擴編。」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夥伴激盪執行創意很過癮,張伯琳提到,臺灣人身分在大陸已經不像早期具有優勢,他自認是過去深耕的社羣經驗,才讓他在500名求職競爭者中勝出。
至於不習慣之處,就是語言轉換和網路環境的限制,張伯琳分享在某個行銷規畫案中有個「旅行撲滿」計劃,但部分夥伴卻不理解他詞意,經過一連串的說明後,才發現大陸並無撲滿這個詞彙,當地用語是「儲蓄罐」,且e-mail往返若使用中文,就時常會遇到要與同事解釋某些繁體字的狀況,這時若用英文溝通反而很順暢,不會產生兩岸間理解上的問題。
生活在網路世代的張伯琳是位網路重度使用者,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網路,YouTube、Facebook、PTT、Twitter、Instagram都是常使用的媒介,然而現在到了北京,那些網域都被管制,他雖然順應當地民情,在大陸地區使用微信和微博做爲行銷管道,但下班後仍想瀏覽自己熟悉的平臺,他笑稱,曾經有次還因爲VPN斷線而感到無比焦慮。
對於有意赴海外工作的求職者,張伯琳建議有想法就去做,也不要只給自己一次機會,「英文不好就加強,聽說不夠就多練,再努力就會有機會。」他認爲,求職非一試定終身之事,「不要怕」是冒險與夢想的起點。
國際職場溝通實戰攻略:北京篇
1.文化特色:在中國,互聯網公司林立,反應要更快速才足以應付瞬息萬變的趨勢。
2.職場小技巧:在跨國公司,業務執行上會遇到不同國家的對象,唯一共通的語言是英文,所以使用英文可以讓溝通更順暢。
3.注意禁忌:兩岸有些用語和講法不同,剛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時要小心使用纔不會造成誤會,英文也可以縮短兩岸文化差異。
4.給未來外派人才的建議:有想法就去做,不要怕失敗、做錯事,多給自己勇於挑戰的機會。
張伯琳出生:1986年現職:跨國民宿預定服務 社羣行銷專員(Social Media Marketer)經歷:雅虎臺灣資深行銷專員、地圖日記行銷專員學歷: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數位行銷碩士、世新大學資訊傳播系、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海外工作:北京,社羣行銷專員(2017.5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