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承東和雷軍“搶7”,BBA笑了

特斯拉也受影響?

撰文 | 趙晉傑

編輯 | 王靖

被餘承東暗暗戳到的雷軍,又在網上搞起了公開投票,“今天華爲餘總在他們的發佈會上,調侃我們#小米su7#原裝手機支架的設計。你支持車上有原裝手機支架嗎?你覺得我們爲啥做原裝手機支架?”截至目前,在參與的20.6萬人中,有85%選擇支持雷軍。

在4月11日的鴻蒙生態春季溝通會上,餘承東在給二次上市的智界S7講解智能座艙功能時,提到“不理解爲什麼那麼多車需要手機支架,後來我才明白,是他們導航不行。鴻蒙車機導航更好用,不需要手機支架。”

此前雷軍在發佈小米SU7時,配套推出了兩款手機支架,分別爲售價149元的車載無線充手機支架,和售價99元的車載手機支架。

面對小米SU7 21.59萬元-29.99萬元的售價區間,降價增配,成了這場“搶7”大戰中餘承東祭出的招式之一。

智界S7 Pro售價保持24.98萬元未變,但新增了華爲視覺智駕ADS基礎版,電池包從62度增加到82度,智界S7 Max售價從28.98萬元降到26.98萬元,智界S7 Max+售價從31.98萬元降到29.98萬元,智界S7 Max RS售價從34.98萬元降到32.98萬元,

直降2萬之外,面對小米SU7長達7個月以上的交付週期,餘承東應對這場“搶7”大戰的另一招式,便是即時交付能力。

去年11月亮相後,智界S7一度創造過單日大定破2萬輛的紀錄,但火爆的訂單卻未能轉化爲實際的銷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去年12月智界S7上市首個完整月銷量僅爲784輛,今年1-2月,智界S7銷量分別只有604輛和794輛。

產能危機成爲導致智界S7銷量災難的主要原因。有智界S7銷售曾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表示,去年12月該車日產量只有80輛,並一度引發外界猜測奇瑞對智界區別對待。

智界S7二次上市活動中,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對外澄清了與華爲的合作問題,表示智界當前是奇瑞第一優先戰略項目,併成立了專屬的智能製造工業園區,以及專項資源投入保障。“我和餘承東每個月進行一次線下交流,每週進行一次線上交流,每天都會有微信交流。”尹同躍說道。

解決掉產能危機後,智界S7二次上市當天便被爆出搶單小米SU7的消息,有門店銷售聯繫已經下定小米SU7的客戶稱,轉定智界S7的話,可以爲其申請5000元優惠補貼。

坐不住的雷軍,也開始主動釋放交付提前的消息。在與供應鏈企業制定好新的產能提升計劃後,原本將於4月底交付的小米SU7/小米SU7 Max,預計交付時間會提前到4月下旬,小米SU7 Pro的交付時間,也將從原定的5月底提前到5月下旬。

比拼產能的背後,進一步凸顯着雷軍和餘承東兩人,在這場“搶7”大戰中不容有失的決心:前者需要靠小米SU7一鳴驚人,後者需要靠智界S7證明華爲繼問界後,有連續製造爆品的能力。

短短一週時間內,兩家新能源車企相繼在話題度上與小米創造出聯繫。

在點評手機支架之外,餘承東另一個暗指小米的動作是在講解智能駕駛能力環節,特意強調“華爲智駕是現貨不是期貨”。

小米SU7發佈時,雷軍提到城市NOA功能將在4月開啓用戶內測,5月開通10城,8月全國開通。這周內率先蹭上小米流量的智己,在發佈智己L6新車時,給出的也是一個智駕期貨,無圖城市NOA公測將在二季度開啓,年內覆蓋至全國。

一開始,智己也像餘承東一樣,盯着與小米SU7的不同找比較優勢。

“到底什麼是真智能?”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在4月8日智己L6發佈會上,拋出疑問並自問自答,“手電筒、手機支架、外接音箱座、外接的氛圍燈,真的可以用琳琅滿目來形容,我和團隊都非常佩服友商的想象力。”

接下來,小米SU7這個友商,迎來智己L6的全方位對標,從三電到零百加速時間、底盤等。但在詳細參數比較環節,智己玩砸了這場“搶7”遊戲,把前後電機均採用SiC碳化硅模塊的小米SU7 Max,錯誤標示爲前IGBT後SiC,用以彰顯自家智己L6前後均SiC的配置優勢。在小米三條連續追責微博之下,智己不得不因此致歉。

相比智己明晃晃的硬蹭,同樣自帶流量的華爲,原本並不需要傍上小米。但餘承東有不得不這麼做的現實考量。

智己L6再怎麼說也是一款新車,並對外發布了包括“靈蜥數字底盤”“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等新技術,相比之下,智界S7則是一款妥妥的舊車,早在去年12月就曾正式發佈,且二次發佈也並未帶來全新技術加持。

面對創新賣點缺失的局面,餘承東想要爲智界S7博得更大關注度,就不得不在營銷層面多下功夫,當下自帶流量的小米SU7,無疑是最好的營銷對象。

現實考量之外,通過製造話題創造流量,在手機圈早已司空見慣。

餘承東傍上小米之前,雷軍在小米SU7發佈會上也隔空戳過餘承東。講到小米SU7頂配版實現四驅800公里續航時,雷軍脫口而出“遙遙領先”,並說道:“我覺得老餘牢牢把遙遙領先幹到了我們的腦海裡。”

如何評判一個造車新品牌和它的產品真有價值,2023年7月,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給過一番驗證標準:一是銷售願意賣;二是用戶願意買;三是讓對手特別恨。三者缺一個,品牌都註定會曇花一現。

小米SU7,無疑是當下最招對手“恨”的產品,甚至引得雷軍都不得不感慨,“大家現在都是拿着放大鏡來看小米SU7,我們壓力很大。”

在跨界進入造車領域之前,雷軍在手機圈遭遇的競爭,動輒會涉及訴訟糾紛的地步。

手機圈的訴訟糾紛手段暫時尚未蔓延至汽車領域。面對友商,對手的“恨”更多表現在價格和產品配置比較層面。

陷入產能交付危機的小米SU7,首先遭遇的便是搶單。隨着智界S7開始海量交付,已經有門店銷售對下定小米SU7的用戶,承諾給予與5000元定金相等的優惠補貼。類似搶單行爲,在去年問界M7遭遇產能危機時,也曾多次被友商上演。

但小米和雷軍,將要面臨的友商,不止華爲和餘承東。可以預見,在2024年剩餘的大半年時間內,小米SU7將成爲一衆新能源車企共同的友商。

小米SU7發佈會結束後,李斌便與雷軍同屏拍攝了一段視頻,在表達自己對小米SU7的祝福之外,李斌難掩擔憂之情,“SU7太猛了,讓我們後面發佈的樂道都不好定價了。”

3月中旬,李斌對外披露蔚來第二品牌“樂道”將於5月中上旬正式發佈,首款新車或將定位轎跑SUV,售價瞄準20萬-30萬元區間。

同樣盯着20萬-30萬元區間的,還有李想。爲了衝擊年銷80萬輛的2024目標,李想將在二季度推出一款更便宜的新SUV——理想L6。

已經靠小鵬P7與小米SU7成爲直接友商的何小鵬,更是會在年內推出一款10萬-15萬元級別純電汽車,在價格和配置層面繼續內卷。

雷軍和小米,已經被安排好了跟即將發佈的新能源產品挨個過招的命運。

小米SU7的到來,某種程度上爲BBA們鬆了鬆綁,以往喜歡在發佈會上拿BBA對標的新能源車企,現在有了新的參考對象。

被餘承東們高喊着對標、被幹掉的BBA,在過去的2023年,銷量不僅沒被打下來,反而完成了同比增長:

2023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共交付82.5萬輛汽車,同比增長4.2%,成爲2023年BBA在華銷量第一品牌;奧迪在華共交付72.9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4.7%;奔馳在華共交付76.5萬輛汽車,同比增長1.7%。

BBA銷量在2023年由跌轉漲的原因,更多是因爲它們賣得更便宜了。2023年,奔馳、寶馬、奧迪品牌成交均價,同比分別下跌1000元、8000元,1000元。

承擔銷量重任的34C(寶馬3系、奧迪A4L、奔馳C級),大幅讓利:寶馬3系成交均價從2022年的30萬-35萬元,降至25萬-30萬元;奧迪A4L常年優惠近10萬元;價格堅挺的奔馳C級,部分地區裸車最高優惠也超過10萬元。

對標一年後,一衆造車新勢力才發現,各自可能纔是彼此最大的競爭對手。而且,隨着BBA開始降價促銷,新能源車企彼此間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進入2024年,以價換量的遊戲在造車新勢力間加碼上演。起售價一度高達31.98萬元的問界M7,在經歷最新一輪降價後,起售價已回落至22.98萬元。2023年6月上市之初定價20.99萬元起的小鵬G6,在智界S7發佈的同一天,再次降價,起售價來到17.99萬元。

BBA和造車新勢力們的價格戰,讓參與程度低的特斯拉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只有38.7萬輛,同比下滑8.5%。這是特斯拉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跌破40萬輛關口,且創下近六年來的最大下滑。

Wedbush董事總經理、資深股票分析師Daniel Ives對此評論道:“雖然我們預計特斯拉第一季度的交付量會很糟糕,但實際的數據是‘一場絕對的災難’。我們認爲,對於馬斯克來說,這是特斯拉的關鍵時刻,否則未來還會出現一些更黑暗的時刻,這可能會擾亂特斯拉的長期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