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也不得不退了
據說此前阿里內部業務線有一個鄙視鏈,淘天、雲這種核心業務自然在鄙視鏈的頂端,而餓了麼、大文娛這些存在感不強的業務 通常處於鄙視鏈底端 。
自早年間餓了麼被阿里收購之後,餓了麼似乎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反觀美團倒是一天天變得強大了起來,而抖音更是毫不遮掩切入本地生活賽道的野心,此外小紅書也或多或少有試水本地生活的想法,而微信視頻號更是在遠方暗中觀察。
大量企業對本地生活業務眼紅,固然是因爲本地生活的高頻剛需屬性,有流量入口的特徵,但也從側面說明了餓了麼似乎並沒有爲業務構建太多強有力的護城河,導致諸多友商虎視眈眈。
不管怎麼說,餓了麼這麼多年的表現實在是難言優秀,即使從行業媒體報道數量來看,除了明顯的軟文投放,餓了麼在互聯網江湖中的存在感也已經非常弱了。
近日,阿里CEO吳泳銘發內部信宣佈,俞永福即將在3月底卸任阿里本地生活管理職務,餓了麼的董事長將由本地生活集團CTO吳澤明接任,CEO將由蜂鳥配送負責人韓鎏接任;高德董事長由總裁劉振飛接任,CEO由COO郭寧接任。
餓了麼的接班人吳澤明、韓鎏同屬8 0後,俞永福的離任也是阿里管理層年輕化的最新動作,也可以說俞永福是不得不退。俞永福在卸任信中自稱完成了使命,“今天高德和餓了麼的業務狀態和班委能力可以讓我放心的放下”。
但實際上本地生活市場競爭正日益加劇,即時零售賽道更是高手林立,餓了麼還遠遠未到令人放心的地步,俞永福或許心還是太大了。
餓了麼在阿里算是命途多舛,業務發展受限並不完全由於美團等競爭對手的強悍,也受制於阿里內部組織和管理的種種變動。
2018年阿里推動餓了麼(到家業務)與口碑(到店業務)整合,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當時的CEO王磊放話1年內與美團外賣至少平起平坐,“餓了麼至少要佔到50%的份額”,最後餓了麼被打的市佔率一路下滑至“三七開”,此般豪言終究成了笑柄。
由於當時螞蟻金服CEO胡曉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董事長,因此主要增長思路也是通過支付寶對餓了麼進行引流,用“支付寶+阿里本地生活”的組合去對抗“微信+美團”的組合。
但現在來看,支付寶日活體量雖大,但工具屬性明顯,且屬於低頻流量,給餓了麼的導流效率並不高。
2020年阿里畫風一轉,天貓超市升級爲同城零售事業羣,合併了原屬於本地生活的餓了麼新零售業務,餓了麼也就跳出單一外賣品類,成爲了“萬物皆可送”的平臺。但同城零售業務與本地生活業務如何融合,一直是阿里內部業務管理的一大難題,
後來本地生活負責人李永和因“女員工被侵犯”事件引咎辭職,俞永福才因此緊急接手阿里本地生活,此時餓了麼與高德、飛豬已經組成了生活服務板塊“飛高了”。
俞永福在阿里最爲亮眼的成績在於高德地圖的逆襲,2023年高德地圖的日活已經突破1.5億,如今月活更是突破7.6億,甚至一度超過抖音。
高德在滴滴遭遇困境之時,成功融入了網約車業務作爲商業化手段,後來俞永福自然希望在高德地圖中試水到店業務變現, 2023年餓了麼的到店業務(口碑) 正式與高德合併至“到目的地”板塊,餓了麼重新聚焦到家業務。
整體看下來,餓了麼的業務邏輯在阿里內部不斷變換,同時餓了麼團隊本身也有收購後的團隊融合問題,導致沒有集中資源進行市場競爭。可以說,餓了麼的不溫不火,可能有相當原因在於阿里內部的組織內耗和戰略搖擺。
2021年俞永福曾在餓了麼內部信中指出,本地生活業務本質上就是“即時商流”和“即時物流”的雙輪驅動,是一個長週期勝出的過程,因此 核心在基礎能力建設。
當時他還給餓了麼確定了“四橫四縱”戰略,“四橫” 指業務資產,包括餓了麼APP、即時商流超算平臺、即時物流超級網絡(蜂鳥)、即時物流超算平臺。“四縱” 指作業能力,包括指揮作戰效率體系、測試效率體系、評價激勵效率體系、學習沉澱效率體系。
從結果來看,餓了麼近年來減虧明顯,經營指標有 好轉,說明組織效率和基建能力得到了不小提高,其市場份額也有小幅提升。
如今餓了麼對外主要在講“即時零售”概念,而非餐飲外賣。所謂“即時零售”,就是用戶下單買各種商品,將由周邊線下商家發貨,配送時效通常在一小時左右,可以理解爲“小時達”。
根據媒體報道,2023年下半年餓了麼的非餐飲配送訂單量提升,這也帶動了交易用戶數和交易頻次的提升。 去年11月,餓了麼還曾啓動“雙百計劃”:攜手100個零售品牌,用兩年時間實現100%增長。
“即時零售”自然是一個更大、更好聽的故事,對於本在阿里生態中地位頗爲尷尬的餓了麼來說,“即時零售”的故事不僅有望打開外賣之外的增長點,從“買外賣”升級到“買萬物”,也能夠突顯餓了麼在阿里體系中的戰略重要性。
根據餓了麼自己合作發佈的《本地即時電商發展報告》數據,預計到2030年即時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1.8萬億,即時配送行業的訂單規模也將在2030年以2019億件的規模超過快遞業務量。
但”即時零售“業務在整個阿里體系中有多處涉及,除了餓了麼之外,盒馬、天貓超市均推出了”小時達“服務。餓了麼實際上在阿里體系內部就有不少對手,更何況美團閃購、京東到家、拼多多、抖音團購等玩家。
實際上,相比於美團閃購,餓了麼的“即時零售”在多個維度短板都相對明顯,目前來看,餓了麼更像是率先搶佔“即時零售”概念進行自我包裝,以提升本地生活板塊估值,從而爲未來本地生活公司分拆上市說出一個動人的故事。
我們認爲,餓了麼的用戶心智相對固化(即使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以至於用戶打開場景難以向非外賣場景滲透,這會導致餓了麼在“即時零售”賽道上發力的阻力頗大。
另一方面,阿里的“即時零售”用戶路徑反而在淘天體系中更加順暢,即時送達將成爲用戶在淘天平臺(天貓超市)上商品選購的下單促進點,提升用戶轉化率,更加符合用戶的產品使用習慣。
不管怎麼說,今天餓了麼在阿里生態中的地位依舊稍顯尷尬,這也難怪此前有過餓了麼出售給抖音的傳聞。“即時零售”是餓了麼的自救之路,也是一場更加艱難的長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