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橋鄉代古育志成專業生態導覽每年招待2萬5千人
造橋龍升湖南瓜隧道是由古育志等鄉紳合力打造出來的。〔謝明俊攝〕
造橋鄉代古育志10前參與打造南瓜隧道。〔謝明俊攝〕
造橋鄉代古育志和志工們去年一年就接待了2萬5千人次的訪客。〔謝明俊攝〕
參與打造造橋南瓜節初始功臣之一的造橋鄉代古育志,10年來一直努力維護造橋龍升社區的自然生態,想要讓龍升社區成爲臺灣少數幾個裡山社區,介紹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他從生態門外漢,變成專業的導覽員,每年接待來自各地2萬5千人次的遊客,成了許多學童口中生態專家古伯伯。
10年前,古育志擔任龍升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適逢水保局推動農村再生計劃,古育志開始接觸到農村重造自然生態,恰巧龍升社區最重要的景點龍升湖(舊名大潭)清淤工作,由當時擔任立委的苗栗縣長徐耀昌向水利署爭取3千萬經費展開清淤,將清挖起來的廢料泥土,回填成湖濱步道,古育志等鄉紳於是規畫美化步道,經過大家集思廣益,選定南瓜爲龍升社區農村再生的主要農作,初期只花了46萬元完成隧道花架,成了最早的南瓜隧道。
造橋鄉選定南瓜爲促銷觀光的主打農作,古育志也開始投入生態保育行列,水保局經常在臺中、中興大學等地舉行生態講習,古育志利用時間參與所有課程,學習各種生態保育知識,再利用習來的知識,加入龍升湖的生態調查,並逐漸擴增協助成立桉心園等客家農莊生態示範園區,並將村內許多農作田地,規畫成自然農法及生態展示的體驗教室。
祖居龍升村九車籠的古育志,還將自家老田的埤塘整理規畫成客家埤塘的展示館,帶着許多小朋友親身體驗傳統稻作是如何栽種起來?埤塘對客家文化的重要性在那?客家人爲何要在冬天清塘?讓學童能在泥濘的水田打滾玩樂中,傳承傳統農村文化,懂得惜福感恩。
古育志自己從門外漢,變成熟悉本地文史生活掌故的導覽者,他將自己所學教給社區其它志工,許多苗栗縣內的國中小學舉辦戶外教學,都會選定龍升社區,古育志都是義務擔任導覽員,名聲愈打愈大,許多企業行號像是臺積電、社區組織都會和古育志聯絡,請他協助安排行程,古育志會依照各來訪單位的需求,安排農事體驗、生態保育、甚至宗教之旅等不同行程。
古育志和社區志工們,單是去年一年就接待2萬5千人次的訪客,看到許多老少民衆能沈浸在農村文化,重新體驗傳統,學習如何保育生態,就是他們最大的收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