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仔:企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行動主體

本報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道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已成爲一個理論和實踐中需要迫切解決的重大問題,這需要我們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新發展理念的落實落地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轉變。

“我們認爲,企業和企業家是落實新發展理念和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有生力量,當前關鍵是要破解企業和企業家能力素質供給與新挑戰、新要求不適應的矛盾。”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其仔表示。

在張其仔看來,發揮企業和企業家的作用、提升企業和企業家能力素質,應着力完善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發展壯大民營經濟,重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法治利長遠、穩預期的作用。

《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23)No.12》(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而貫徹新發展理念離不開企業,這意味着,企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行動主體。

一直以來,企業作爲創新的主體,是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的關鍵力量,也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其仔認爲,當前創新鏈產業鏈融合,關鍵是要確立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增強企業的創新動力,正向激勵企業創新,反向倒逼企業創新,要最大程度地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

據悉,《報告》由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團隊撰寫,是“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系列”第三次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問題。與前兩次關注熱點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報告》對企業和企業家內容做了大篇幅的闡述。

比如,在探討企業家作用是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必然要求方面,《報告》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中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企業家是一種特殊的、稀缺的核心人才資源,特別是優秀企業家,就像頂尖科學家一樣,更是一種最緊缺的人才。”張其仔說。

基於這種判斷,企業家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也是創新的組織者、推動者。《報告》認爲,企業家有十分敏銳的市場感覺,並富有冒險精神。他們通過新的組織方式和新的制度投入市場,使經濟得以發展。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當前企業和企業家作用的發揮也面臨着新挑戰,突出表現爲企業能力,企業家的信心、能力素質與供需態勢變化、國際競爭態勢變化,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化帶來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提出的新要求不匹配等問題。

張其仔認爲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供需關係看,經濟發展表現爲供需之間的循環互動,供需之間如果相互作用發揮有力,就能起到互補放大效應;反之,則經濟發展就會出現困難。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有效需求不足。

其次,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挑戰。

根據2022年中國企業家調查數據,在被調查企業中,40%以上的企業將美國等打壓中國企業視爲最難應對的挑戰,20%以上的企業將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性視爲最難應對的挑戰。

“這些不確定性增加了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風險,這要求企業通過創新統籌好效率和安全問題,增強其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張其仔說。

再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帶來的挑戰。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導致技術系統、生產方式和產業組織的深刻變革,爲後發國家和企業在生產、產品、功能和新產業等各個維度打開多種“機會窗口”,這提升後發國家和企業跨越式升級全球價值鏈的可能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技術變革也對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要求企業和企業家要敢於、善於和敏於創新。

最後,企業和企業家成長驅動力轉換面臨挑戰。

需求不足要求企業和企業家加快提升創新能力,通過創新提升供給質量,挖掘既有需求,通過創新引領和創造需求,通過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夯實收入增長的基礎。

張其仔認爲,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以及新技術革命的深入發展都對企業和企業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升企業和企業家能力。

基於這些原因,他建議,當前要完善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推動國有企業成爲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軍。同時要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穩定民營企業家的長期政策預期,使民營企業能安心發展。

“此外,還要強化企業在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中的主體地位,突出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研深度融合,並要加強涉企立法、修法、釋法,建設公平、開放、包容的良性法治環境,依法破除企業經營過程中各種隱性歧視。”張其仔指出。

(編輯:孟慶偉 審覈:郝成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