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中美競爭日趨惡化 中共不能將印度推向美國

趙春山/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

中共與印度6月15日在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爆發的流血衝突,受各自內外環境的制約,應不致擴大爲戰爭的規模。

有人形容,中印關係和中美一樣,「好,也好不到哪裡」。

因爲第一,中印邊境長達3,500公里,東、中、西三段都存在領土爭議,再加上喀什米爾的敏感問題,多年來的談判都未能解決,故衝突誠難避免;

第二,中印都視對方爲潛在安全威脅的主要來源,中共認爲印度利用「西藏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印度則對中共緊抱宿敵巴基斯坦,並多方拉攏鄰近的尼泊爾、孟加拉及斯里蘭卡的行爲,一直心存警惕;

第三,習近平及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都屬於野心勃勃的民族主義領袖。

莫迪在當選總理之後,帶領印度跨步發展,經濟不斷飛躍。

莫迪想要在經濟上超過日本,在軍事上要與俄羅斯等量齊觀,地緣政治上則欲稱霸南亞次大陸,要把印度洋變成印度「湖」,這些都對中共的地區大國角色形成挑戰

▲ 印度總理莫迪3日上午上午前往拉達克首府列城(Leh)前線視察部隊。(圖/路透

中印兩次峰會 建立「新的戰略會合」

中印站在現實主義的立場,也都理解把小衝突演成大戰爭並不符合雙方利益

莫迪6月18日在全國跨黨派會議上表示,「沒有解放軍進入印度邊境,印軍據點也沒有遭攻佔。」這個說法在國內引起爭議,也讓外界一時感到錯愕。

其實多年來,莫迪皆努力與習近平建立良好關係。

2014年,莫迪在他的家鄉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接待習近平對印度進行的國事訪問。

2017年,中印爆發洞朗(Doklam)危機事件後,莫迪分別於2018年在武漢、2019年在印度會見習近平。

莫迪認爲,兩次峰會都預示印度將與中共達成「一個新的戰略會合」(a new strategic convergence)。尤其是在武漢峰會上,雙方取得了重大成果,據稱建立了應對邊境緊張局勢的「共識」。

▲習近平與莫迪2018年4月在武漢東湖邊散步,就中印關係交換意見。(圖/翻攝自新華網)

印軍未現代化 中印軍力懸殊

莫迪對目前中印的力量對比,應有自知之明。

《紐約時報》引述新德里智庫「觀察者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主席薩蘭(Samir Saran)的說法,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和強國,要持續應對其侵犯,印度就必須在軍事、經濟及政治三方面皆進行部署;印度目前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仍遠遠落後於中國,這可能會使印度領導人對最近這場武裝衝突升級的前景感到不安。」

儘管印度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軍隊之一,然而尚未實現軍隊現代化。印度宣佈今(2020)年的軍事預算接近740億美元,北京則爲1,780億美元,相去甚遠。

▲印度軍隊現代化不足,難以跟中共解放軍抗衡。(圖/路透)

中印經濟差距 印度消費力遠不及中國

在經濟方面,目前中國大陸的經濟總量爲印度的5倍。

據估計,印度在2030年將超過中國及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中產階層消費市場,全球佔比將達到23% (中國爲18%)。

儘管印度的潛在購買力可用來「懲罰」中國,但它的消費及貸款能力遠不及中國,不能以此來與中共競爭對全球的影響力。

此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莫迪政府今年將無法完成GDP增長5%的年度目標。一旦印度經濟增速放緩,對於藉着「經濟牌」贏得大選的莫迪,勢必會形成其施政阻力。

所以莫迪必須考量,升高與中共衝突對內和對外兩方面需要付出的代價

▲ 印度消費及貸款能力仍遠不及中國。圖爲印度手機裝配廠。(圖/路透)

中印拒絕第三方介入衝突

事實上,包括美國在內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本次對中共的批評皆語帶保留。

在洞朗危機事件爆發後,日本是唯一支持印度的成員,但東京關心的只是印太共享水域情況,而非陸地邊境問題。

美國成爲印度對抗中共的唯一靠山。川普在中印邊境衝突後,曾表達願意扮演調停人的角色,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斯里瓦斯塔瓦(Anurag Srivastava)雖未正面回絕,但以「印度與中國正循軍事及外交途徑解決」的說法,婉轉地拒絕此提議;中國外交部也以印中雙方有能力透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兩國問題爲由,強調「不需要第三方介入」。

美國及其盟國視中印對抗爲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和最大專制國家之間的一場角力,具指標意義。

做爲印太戰略核心地位的印度,可藉此展現它是否已經準備,或是否願意扮演這樣的角色。

莫迪並非省油的燈,當然瞭解盟國這種「寧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故不會輕易充當中美對抗下的試驗品;更何況,川普採取單邊主義,強調「美國優先」,也讓印度擔心會成爲美國「反中」戰略下的犧牲品。

中共硬幹印度 付出代價更多

很明顯地,中共對這場衝突也是刻意淡化處理

回顧1962年的中印之戰中共軍隊在越過印軍控制線後,即單方停火併後退20公里。

中共這個自我剋制的行爲,就如同鄧小平在1979年中越戰爭時說的,目的只是給對方一個教訓

然而爲了這個教訓,中共因此付出慘痛代價,且目前亞洲的地緣戰略形勢已今非昔比,中共要對印度硬幹,付出的代價會更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和印度總理莫迪(左)。(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戰略目的 中共重視印度地位

從國際戰略的角度看,中共在許多方面也需要印度的合作。

首先,印度以創始成員國身分加入中共領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是習近平倡導「一帶一路」的必經之地和關鍵節點,控制中共對中東石油進口海上航道的印度洋。

中國大陸學者強調,中共總理李克強首次外訪首站選擇印度,就顯示中共中央對印度戰略地位的認知及重視。

其次,中印同爲「金磚五國」(BRICS)的成員,對於促進世界多極化,如應對氣候變化、世貿談判等問題,有很大的共同利益及合作空間。

最後,中共與印度一樣,同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導致停工停產,並受全球需求崩潰等影響,面臨經濟衰退的嚴重問題。中印關係的穩定,有助於中共集中全力處理內政問題。

▲ 受新冠肺炎衝擊,印度停工停產。圖爲印度泰姬瑪哈陵。(圖/路透)

學者:北京長期忽視對印研究

雖然印度戰略地位重要,但經過這次邊境衝突後,有旅居海外的中國大陸學者,在檢討中共當前外交面臨的挑戰時認爲,北京長期忽視對印度的研究。

學者強調「印度深厚的歷史文化和民間社會力量,使它充滿活力及創新精神,其做爲後發展中國家的爆發力也不可小覷。」

總之,印度維持傳統的「不結盟政策」,應該最符合北京當前的利益;尤其在中美戰略競爭日趨惡化的時刻,中共不能因中印邊境衝突,而把印度推向美國,成爲川普政府遏制中共的一張牌。

根據上述分析,中印邊境衝突不會像南海、臺海及朝鮮半島那樣,成爲目前中美對抗下的一個爆炸點。中印有它自身利益的考量、有相互溝通的管道,美國能發揮的作用實則有限。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原標題爲〈中印低調處理邊境衝突 〉。

熱門點閱》

►  印度尤/中印邊界衝突至少20死 熱戰爆發或理性降溫?

►  林騰鷂/蔡英文敢告前大法官許玉秀誹謗嗎?

►【大同股東會爭議1】公司法權威:股東會「瑕疵不少」 董事變更登記難過關

►【大同股東會爭議2】市場派如何反制?公司法權威籲法院「定假處分」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