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不動官員應自省
國發會主委請辭傳出系因自經區在立法院受到在野立委杯葛政策難行所致。本來政務官爲政策負責請辭下臺理所當然,然而民衆想問的是爲何一項政策在推動之初,不能與民衆做充分溝通,何況自經區並未涉及國際談判沒有對內保密的問題。事實上自經區有些示範產業如金融服務、智慧物流以及教育創新朝野有共識是可以先行來推動,但是有些產業如農業加值爭議仍大,該不該納入國內農產品,大陸830項禁止進口農產品該不該鬆綁,如何避免MIT受負面波及,是否該標示原料來源等對國內農民生計是有很大的影響,這些疑慮不釐清就倉促過關纔是不負責的做法。
這些年來臺灣政府部門在推動加入區域經貿組織過程讓民衆的感覺是重財團輕百姓,紅利由少數企業財團所獨享,苦果卻必須由社會弱勢族羣來承擔,造成貧富階級不斷擴大,族羣間產生相對剝奪感。這些爭議近年來國際學者多所批評(如皮凱提的21世紀資本主義論)也提出建言,管主委身爲國內知名經濟學者對資本主義帶來的缺點想必知之甚詳,卻沒有設法去彌補難道只能默默以待其變嗎?
看看日本政府爲加入TPP積極推動農產品出口振興政策(計劃到2020年讓日本農產品出口增長一倍至1兆日圓)並採取積極進攻策略,將過去優先保護小型農戶政策轉變爲以提高生產力和加強競爭力爲根本,實現「提升農業魅力」、「讓農業成爲成長型產業」等目標的農業政策。還有泰國政府大力推動「世界廚房」計劃,整合該國農業、金融、餐飲服務等多個行業的力量將泰國飲食推向全球,並給本國農產品生產、加工及出口帶來新的機會,成果已經逐漸呈現。這些不正是臺灣食品(包括農漁產品)最引以爲傲也最可以發揮的地方嗎?爲何肩負國家經濟擘劃重任的國發會負責人沒有這樣的思維與作法?
臺灣經濟成長需仰賴國際貿易,自然需融入區域經貿組織纔不會被邊緣,多數國人能夠了解,問題是在未做好準備前就急着把臺灣農業送上自由博擊臺公平嗎?
管主委此次爲政策而請辭不眷戀官位的做法儘管各界評價不一還是應該給與掌聲,比起尸位素餐的「滑官」有風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