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套路“再升級”,消費者維權“有點難”
隨着激昂的喊麥聲以及按鈴器叮噹聲響起,一件件商品流水般被送上直播間,成千上萬的消費者在主播賣力的推銷下點進購買鏈接……如今,網絡直播間已成爲線上消費的重要場所。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10月,網絡直播銷售額超2.2萬億元,同比增長58.9%,佔網絡零售額的18.1%。然而,隨着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直播帶貨亂象頻發,直播電商成爲監管重點對象。但記者採訪調查發現,在嚴監管之下,一些直播帶貨“套路升級”,部分商家爲牟利深入“研究”消費者心理,不斷打“擦邊球”規避監管,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手段更隱蔽,消費維權難度增大。
製造“1元書”等低價噱頭引流
“1元1本書便宜賣了”“圖書論斤賣”……今年以來,不少圖書直播間掛上類似標題,出現在用戶的直播首頁中。一些消費者被吸引進入直播間後,才發現真正能夠以1元購得的圖書只有一兩種,並且這些書籍多爲短篇名著、養生指南等,暢銷書仍需原價才能購得。
圖書主播李浩向記者表示:“現在圖書直播行業競爭太激烈了,有時候只能用這種1元或是其他低價標題吸引用戶點擊進入,以增加直播間的人氣和曝光度。”
記者採訪瞭解到,出於成本考量,這種低價售賣的圖書多是公版或成本較低的圖書,包括一些庫存書、暢銷書的舊版以及部分銷量不好的書。
同時,這些低價銷售的圖書,質量也難以保障。北京圖書愛好者徐宗偉曾出於好奇,在某“論斤賣書”的直播間裡,花15.8元買了1斤圖書,一共5本。“其中3本書的書皮特別皺巴,字也很小,翻開書油墨味很大,裝幀很差,感覺下一秒就要散架了。”徐宗偉說。
因爲價格低、維權繁瑣,徐宗偉自認倒黴未找商家協商退貨。“就當買了個教訓,之後我再看到這種低價賣書的直播間,就趕緊划走了。”徐宗偉表示。
用“假身份”換觀衆“真共情”
除了“低價”亂象,直播平臺上還存在以“大學生”“醫生”等身份進行直播引流帶貨的現象,直播地點有的在校園、有的在醫院、有的在工廠。
大學生王若經常觀看直播,她告訴記者:“因爲我自己是學生,所以對一位自稱是‘大學生’的主播比較信任。但在她的直播間裡買了一款護膚品後,發現產品效果並沒有她介紹的那麼好。”
這時,王若纔開始懷疑,自己碰上了披着“假學生”外衣的“真主播”。“雖然她簡介裡有‘大學生’標籤,但未必真的是大學生。哪有學生一天到晚都在直播帶貨的,難道不用上課嗎?”王若說。
有業內人士透露,類似“角色扮演”在直播帶貨中並不鮮見。觀衆以爲看到的是個人主播,其實背後都有團隊包裝。所謂的“大學生”“醫生”等身份,只是主播扮演的角色,目的是爲了讓觀衆產生共情,方便更好賣貨。
“表演能力強、表達能力強、有應變能力,這些是招募主播的標準。這種‘假身份’主播即便被揭穿,甚至被舉報關閉直播間或是封禁賬號,影響也不會太大,換個新賬號又可以繼續開播。”該業內人士說。
玩文字遊戲誤導消費者
近日,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趙先生點進一個白酒直播間,赫然看到鏈接上寫着“53度貴州茅臺酒1599元一瓶”。
“市場上,53度飛天茅臺價格在一瓶兩三千元,但一些平臺有秒殺、搶購活動,確實會以1500元左右的價格銷售。”趙先生表示,當時主播聲嘶力竭地表示機會難得,讓他以爲是商家在搞促銷,便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搶了一瓶。
“過幾天,酒送到了,才發現買到的是一瓶375毫升的‘巽風’茅臺。”趙先生回憶說,“主播介紹時只說是正品茅臺,假一賠十,卻隻字未提酒的品種、規格。如今回過頭想想,真是字字有玄機。”趙先生最終並沒有退貨,因爲退貨還要自掏運費。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打“擦邊球”的常見套路:商家刻意隱瞞商品關鍵信息,用似是而非的內容混淆概念,讓消費者產生錯誤認識,從而誘導其下單。
黑龍江濱利律師事務所律師田先策表示,上述套路對消費者的多方面權益造成了侵犯,但由於商家精於鑽空子、打“擦邊球”,消費者維權難度大。他呼籲,監管部門和直播平臺應加大對此類“擦邊”行爲的監管力度,切實把消費者利益放在首位,讓無良商家無處遁形。
(部分受訪者爲化名)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