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發佈雙11消費維權輿情報告:直播帶貨、優惠套路等成吐槽熱點
中新網11月29日電(趙方園)11月2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4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指出,2024年“雙11”期間,消費維權問題集中在直播帶貨、產品質量、優惠套路、技術服務等方面。
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共監測到“消費維權”吐槽類信息1160435條,佔“消費維權”總信息量的5.75%,吐槽主要集中於直播帶貨、產品質量、優惠套路、技術服務等方面。
監測期間,有關“直播帶貨”的負面信息共230675條,日均8238條,曲線峰值在活動伊始即出現,週期內存在多次波動。有關“產品質量”的負面信息共129462條,日均信息量4624條。11月5日達到峰值,爲20281條。關於產品原料的曝光和討論在監測期內十分熱烈,一些品牌企業產品的品控受到消費者質疑,比如衛生巾長度縮水等。
中消協指出,有些主播虛假宣傳,在“塌房”的邊緣試探;有些品牌以次充好,在產品成分、標準上搞小動作,消耗了消費者的信任;有些平臺選擇走回老路,重新玩起“優惠套路”的把戲,令消費者心生反感。
中消協表示,16年後,“雙11”漸成尋常。近年直播電商大大小小的活動一年數十場,消費者對“雙11”的期待值不斷下滑。電商平臺和品牌商家爲此努力求變,然而,在拉長活動時間、比拼優惠力度之外,有些主播虛假宣傳,在“塌房”的邊緣試探;有些品牌以次充好,在產品成分、標準上搞小動作,消耗了消費者的信任;有些平臺選擇走回老路,重新玩起“優惠套路”的把戲,令消費者心生反感。“雙11”不再是網絡購物的最優解,但仍是消費生態變化的重要風向標。從今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監測情況來看,消費者更加註重性價比和個性化體驗,需要更簡單的優惠規則、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對此,中消協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圍繞直播帶貨加強分析研究工作。在法治層面,應明確主播、品牌、平臺的權利責任和行爲邊界,做好風險管理和預防工作。在監管層面,地方市場監管、網信、公安等部門須建立健全協作機制,對直播中的違法違規行爲從快從嚴調查處置,加大懲戒力度,起到震懾作用。在平臺層面,須健全直播營銷行爲管理規範,強化對主播直播、選品的審覈抽查,切實把好准入關。在宣傳層面,相關部門可在關鍵節點組織開展科普教育和警示提示活動,幫助消費者提高鑑別產品真僞的能力。
二是高度關注產品標準、品質相關投訴。相關部門宜及時妥善化解網絡消費糾紛,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及時受理、高效處理投訴舉報,幫助消費者維護合法權益。對消費者關切給予明確的迴應,督促企業做好自查自糾,持續加大監管力度。
三是做好活動期間價格波動監測。電商平臺要切實落實審查覈驗義務,保障活動規範、透明,通過提供更加精細化和個性化的服務來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既不卷低價,也不卷規則,讓消費者更容易理解和參與,輕鬆選擇、明白消費。同時,嚴禁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爲,打擊營銷亂象,營造清朗、公平的網絡消費環境,讓消費者放心消費、舒心消費。(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