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觀察|皖北如何全面振興 這場高規格會議給出了答案
4月19日上午,皖北重點產業集羣建設推進會在蚌埠召開,這是繼2021年皖北重點產業集羣建設推進會在蚌埠召開之後,“珠城”又一次迎來了事關皖北全面振興大計的重磅會議。
皖北擁有全省37.8%的面積,48%的人口,這片區域始終是安徽發展舉足輕重的板塊,所擁有的資源、區位、人口以及農業優勢,都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厚實底氣。但皖北的發展仍然沒有跟上全省的步伐,生產總值在全省佔比不到三成,人均GDP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人均GDP只相當於長三角2010年的水平,是區域協調發展中最大的短板。
皖北如何高質量發展,省裡始終念茲在茲。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了加快皖北全面振興,堅持“四化同步”,支持皖北地區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如何走出這條新路,這也是本次大會的主旨所在。
皖北要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在皖北“四化同步”發展中,目前最主要的矛盾是工業化水平低。有數據顯示,2023年,皖北6市生產總值佔全省的27.4%,其中二產佔全省的24.4%,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僅佔全省的 13.4%。現在皖北城鎮化率低於全省 10個百分點,核心的問題也是工業化支撐不夠。
牽住“牛鼻子”,找準發展“痛點”,就是加快新型工業化,按下皖北振興的“快捷鍵”,跟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步伐。而選擇什麼樣的產業來發展,則成了“破局”的關鍵。
近些年,安徽圍繞十大新興產業聚焦發力,堅定走好“科創+產業”的發展路子,有效探索“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羣——產業生態”的成長途徑,實現了製造業的較快發展。皖北要想在新興工業化上有所作爲,實現較大突破,需要借鑑這些可複製的經驗。
記者從大會上了解到,經過2年多的反覆論證研究,安徽最終確定了集中力量打造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綠色食品這四大產業集羣。
汽車產業是安徽的首位產業;皖北的蚌埠、宿州、淮北、阜陽等地市均在加快新能源光伏產業集聚,已建立起一定規模的產業基礎;新材料一直是皖北地區發展基礎、優勢地位都比較好的領域;綠色食品產業更是皖北具有傳統優勢和資源基礎的產業。
以上因素用一句話概括起來,就是“行業有機會,皖北有條件”。
會上,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分別就皖北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行動方案進行了解讀。
在這四份解讀中,有一個詞被反覆提及,這就是“大兵團作戰”,簡單概括就是要集中佈局、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堅。
集中佈局——把握產業鏈佈局的趨勢,把皖北作爲一個整體謀劃,各展其長,錯位發展,形成系統優勢和乘數效應。
集中資源——加強省市縣聯動、各部門協同,把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促進更多政策資源和要素資源向皖北集聚。
集中力量——動員旗艦型大企業進入皖北重點產業集羣建設的主戰場,通過央企、省屬國企、知名民企和優質投資機構的聯合作戰。
集中攻堅——聚焦重點園區,把火力點落在一個個重大項目上。
從“大兵團作戰”這個詞中不難看出,皖北重點產業集羣建設如同一場大跨度、多兵種的戰役,因此建立一個高效運作的指揮調度體系、後勤保障體系尤爲重要。在省級層面,建立由省長總牽頭的領導小組,分管副省長帶領四個產業專班負責統籌謀劃推進相應產業集羣建設,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同時,還將採取統分結合的調度推進機制,皖北各市之間協同聯動機制等措施來保障工作運行順暢。
在會上,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教育廳等部門就圍繞強化要素保障進行發言。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負責人表示,該局將持續加大金融要素資源供給,支持皖北地區重點產業集聚發展。
省教育廳廳長錢桂侖表示,將以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爲主線,深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加快推進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強化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爲皖北重點產業集羣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省科技廳廳長羅平表示,將把支持皖北重點產業集羣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揚優勢、補短板,全力支持皖北重點產業集羣發展,促進皖北全面振興。
同時,蚌埠等市也圍繞產業集羣建設交流發言。
蚌埠市市長馬軍表示,蚌埠市把新材料作爲重點發展的六大新興產業之一,將錨定“製造強市、產業立市”第一戰略,依託皖北低碳綠色材料產業園,持續強化雙招雙引,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積極融入全省產業發展大局,爲推動皖北全面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阜合現代產業園管委會主任呂戈表示,阜合園區推進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三位一體”發展,加強與合肥等產業協同配套,努力在全省汽車產業集羣中發揮作用。園區將聚焦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三位一體發展主線,圍繞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產業鏈融合發展,不斷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一個個高屋建瓴的方案,一條條切實有力的舉措,一句句擲地有聲的承諾,給在場的企業家吃下了一顆顆“定心丸”,堅定了他們來皖北幹事創業的決心。安徽昊方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決定在蚌埠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鋁鑄部件製造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0億元。公司總經理李軍告訴記者,隨着近年來安徽的飛速發展,他們也想把在外面投資的項目轉移回來,合肥的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把項目放在蚌埠,運輸半徑更短,機會會更多。
(記者 蘇藝 李旭 許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