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 +”如何深度鏈接千行百業? 這場圓桌論壇給出答案

《科創板日報》7月5日訊(記者 李明明)當下,在AIGC驅動下,所有行業都值得被重新思考。“AIGC+”概念正驅動千行百業生態重塑,各行各業不斷涌現出新想法、新機遇,各領域紛紛迎來應用創新和產業升級。

在這一大背景下,加快AIGC技術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刻不容緩。其中,也涌現出很多新問題:AIGC技術如何推動行業創新?如何爲不同行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企業如何評估並利用AIGC技術來增強其產品和服務?

今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的“2024 Future Tech 100 未來之星創新項目路演”環節,舉辦了一場AIGC時代:重塑千行百業未來的圓桌討論,一羣參與數屆WAIC的業內人士,從產、學、投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討AIGC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及其對商業模式、工作方式和人才培養的影響,以及對今年參加WAIC的感受。

其中,瑞萊智慧RealAI合夥人、高級副總裁朱萌強調了AI在改造世界的潛力,並介紹了企業在此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開發出可以破解多種人臉識別設備的眼鏡。

今年的WAIC更加火熱和精彩

和以往相比,本次WAIC熱在哪裡,又有何不同?與會專家談了在各自領域觀察到的一些新變化和趨勢。

朱萌認爲,首先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熱度比往年更高,作爲大模型安全機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檢測機構,從自身行業角度來看,最深切的感受是在去年的WAIC中,大家討論大模型時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但是今年嘉賓討論的已經是大模型的脫虛向實,其真正地落地到了行業,並已經做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探索;另外,本次論壇討論數據安全、人工智能治理的專家越來越多。

“我們可以從去年和今年WAIC主題的變化來窺一斑見全豹。”小牛翻譯創始合夥人、總裁張春良表示,去年談論的主題比較聚焦,大多是大模型技術本身,暢想生成式AI技術將如何重塑產業未來發展,今年談論的主題更多元,不僅談技術,更多的是談產業落地,包括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讓它更安全,更可控,更有責任感。

談及變化,張春良認爲,在機器翻譯領域,去年,幾乎所有參展的互聯網巨頭仍把機器翻譯產品當作自己的AI主打產品,介紹自家機器翻譯產品的有10多家,但今年,在展品說明中標明機器翻譯的,只有我們小牛翻譯,“其它大廠以及和我們相似的創業公司,都去‘ all in 大模型’了。”

ZRBC(HK) 創始人、香港國際青年藝術家協會會員黃剛認爲,在參會企業上,去年400家擴展今年500家,非常火熱,而且參會人數顯著增加。今年展示的內容更加多樣化,從去年的大數據、大模型、算力,到今年的硬科技、無人駕駛、機器人,涵蓋了人工智能的多個方面,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也非常精彩。

**BV百度風投執行董事溫永騰表示,去年大會上大家還在談論大模型學術方面的進展,今年更多是分享交流AI有哪些好的應用,會不會有新的領域AI賦能和出現。全球AI應用的發展,是以100%的收入在提升,BV百度風投對應用層中不論是工具、AI夥伴、平臺等多種可能性的出現,是非常有信心。

“我們不是要找超級應用,而是要找有用的應用,機器翻譯就是這類應用的代表,希望行業能多多支持AI應用的創業者。”**

總體而言,嘉賓認爲大會強調了開發有用的應用的重要性,例如機器翻譯,鼓勵公衆使用和支持AI產品,以促進AI技術的進步和創新。

AIGC深度融合千行百業“+”出無限可能

與會嘉賓還從各自從事領域出發,探討了AIGC如何深度融合千行百業、如何爲不同行業帶來新的商業機會等。

比如,AIGC的應用雖然帶來了許多機遇和便利,但也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

在朱萌看來,技術的應用與安全就像硬幣的兩面,目前看,這個硬幣的兩面都具有不小的挑戰:首先,在應用層面,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需要與各實際應用場景緊密適配,實現對各場景生產流程的重塑,這需要各方的協同推進,更需要一定的磨合時間。

“而在安全層面,正如我剛剛所講,我們深知人工智能安全風險的嚴峻不可忽視,但需要大家共同儘早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能等到暴露了大風險、發生了大事件才亡羊補牢,要在安全維度上做前瞻性地評估、預見性地防護,使安全與應用保持良性互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發展。” 朱萌說。

**目前,機器翻譯經歷了三次技術變革浪潮。AIGC技術的發展,具體給機器翻譯帶來了哪些有別於以往的巨大變化?

張春良認爲,實際上機器翻譯一直在變化中成長,現在大模型(LLM)翻譯和傳統神經機器翻譯(NMT)相比,在內容的上下文理解、口語化的非正規文本等,要比傳統神經機器翻譯有優勢,但是從模型的訓練、部署應用成本角度,代價相對高很多,而神經機器翻譯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模型很輕(LLM是重卡的話,NMT就是小汽車),在有些場景裡面能夠直接發揮更大作用。**

談及大模型給人類語言學習帶來的啓發,他表示,要掌握一門語言,就像大模型的scaling law,大模型需要大規模訓練數據,語言學習者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斷增加語言輸入,量的積累纔會產生質的變化。

隨着AI技術的發展,設計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作爲設計師如何來看待AIGC的衝擊?黃剛認爲,在工程設計領域,AIGC可以實現降本增效、成爲設計師的一個超級助理。比如,其不僅可以參與前期的過程,還可以深度參與中後期。

“咱們設計行業比如創意的靈感,文案的組織等都能通過AI來助力。設計行業從原來的手繪圖紙到現在電腦繪圖未來人機結合與腦機的發展,一個神經元細胞一個靈感通過AI技術都能產生前所未有的設計成果。AI能讀懂你的過去,也知道你的現在,更指導你的未來。“黃剛稱。

黃剛舉例,首先AI需要掌握用戶的過去歷史的相關信息素材數據,讓AI成爲數字人擁有用戶的思想。然後結合垂直行業的應用數據,訓練出一套完整豐富的中央數據庫,統稱爲模型,可以是大模型也可以是小模型,當然也可以大模型+小模型或者是混合模型。AI數字人根據用戶指示,生成多種解決方案供用戶選擇,這也將是我們研發AI賦能工程設計產品,實現走進百姓生活、人人都是設計師的願景與初衷。

黃剛說,”上午設計,下午工廠製作,晚上發貨,第二天醒來收到貨。實現24小時全流程,當然最好是12小時內完成該閉環。”

黃剛表示,關注身邊企業設計產品、做規劃、戰略投入的時候,也不僅僅只想本國的市場,想的是全球的用戶。

“現在也越來越多創業公司產品出海,越來越多行業企業也在部署加載AI服務,越來越多的學校正開設AI相關課程,越來越多的方方面面也漸漸被AI影響,有AI的技術,今天每個行業都有重做一遍的機會,而這個不僅僅是風口,更是趨勢。AI激進的時代,大公司也可能將與創業公司互動互補,一同創造產品生態落地;AI的出現讓好的技術,好的想法更快落地。”黃剛最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