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新確診患者約3萬名,藥企爲何加碼這一罕見腫瘤?

7月13日是全球胃腸間質瘤患者關愛日。

胃腸間質瘤是一種起源於間葉組織的軟組織肉瘤,最常見的發病部位是胃和小腸,在國際上屬於罕見疾病,預估中國每年新確診的患者約3萬名,多見於50歲至70歲的中老年人。2023年,國家六部委聯合發佈的《第二批罕見病目錄》納入86種罕見病,其中就包括胃腸間質瘤。

儘管胃腸間質瘤不像肺癌、乳腺癌等大瘤種一樣患者數量衆多,背後也不是數十億甚至百億級別的大賽道,但也有不少國內外藥企在該疾病領域佈局。當前,國內已經有多款藥物獲批用於胃腸間質瘤,也有創新藥在開拓這一疾病領域的潛力。

胃腸間質瘤到底是什麼?

胃腸間質瘤是一類起源於胃腸道間葉組織的實體腫瘤,多見於50歲至70歲的中老年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在胃腸鏡檢查或常規體檢時意外發現腫瘤。部分胃腸間質瘤患者可能會出現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塊等症狀,但由於臨牀表現多樣、缺乏特異性,在首次就診的胃腸間質瘤患者中,約20%至30%已發展成爲晚期。

過去,胃腸道間質瘤是一種手術難以根治、對放化療不敏感、預後極差的腫瘤,但隨着手術和靶向藥物綜合治療,胃腸間質瘤已經發展成爲實體瘤靶向治療的標杆。臨牀上,不乏帶瘤生存超過5年、10年甚至20年的患者。

“由於胃腸間質瘤是一個小衆的疾病,過去無論是大衆還是醫務工作者對它的認識都不夠,隨着診療手段的不斷提高,治療效果不斷提升,大家對這種疾病的認知也在改善和提升。”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胃腸間質瘤診療專委會主委、仁濟臨牀醫學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兼大外科主任曹暉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胃腸間質瘤逐漸進入慢病範疇,這部分患者的生活質量越發受到關注。

全球胃腸間質瘤患者關愛日到來之際,由中華慈善總會“愛無間”胃腸間質瘤全程關愛社區、胃腸間質瘤診療規範和創新協作網(CGIN)共同發起的“中國胃腸間質瘤患者生活質量調研”項目正式啓動,這是國內首個針對胃腸間質瘤患者生活質量的系統性調研。曹暉表示,胃腸間質瘤病程長,在與腫瘤拉鋸的過程中,患者的生活質量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因爲擔心復發導致焦慮抑鬱、精神狀態不佳;因爲藥物不良反應感到不適,難以堅持長期治療和隨訪,甚至放棄治療,希望通過此次調研,幫助醫護人員更好地理解患者需求,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診療、護理和健康教育,最終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康復效果。

中國臨牀腫瘤學會(CSCO)胃腸間質瘤專委會主委、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葉穎江表示,由於胃腸間質瘤較爲少見,患者在確診後往往不知道去哪兒就診,一些基層醫生面對病情複雜的晚期患者,也希望知曉方便可行的遠程會診或多學科診療(MDT)策略。事實上,一旦確診胃腸間質瘤,建議患者到經驗豐富的三甲醫院或大型醫院的胃腸間質瘤專病門診接受規範化治療,專業的臨牀醫生將對患者進行全病程管理。

葉穎江還介紹,2021年,胃腸間質瘤診療規範和創新協作網(CGIN)成立,覆蓋21個省市的35家專注於胃腸間質瘤診療的三甲醫院。CGIN協作網還推出了國內首份胃腸間質瘤診療地圖,讓患者能迅速查找到離其最近的醫院和醫生。

國內哪些藥企佈局胃腸間質瘤領域?

國內已有多款靶向藥獲批用於治療胃腸間質瘤,包括一線用藥伊馬替尼、二線用藥舒尼替尼、三線用藥瑞戈非尼和四線用藥瑞派替尼,且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上述部分藥物的原研廠家是跨國藥企,隨着專利期的到來,相關藥物在國內已經有仿製藥,如舒尼替尼由輝瑞研發,早在2008年獲批進入中國。2019年12月,石藥集團(1093.HK)歐意藥業的舒尼替尼膠囊獲藥品註冊證書,成爲國內首仿,翰森製藥(3692.HK)、科倫藥業(002422)、中國生物製藥(1177.HK)等藥企的仿製藥也先後獲批。中國生物製藥曾在公告中提到,隨着原研藥專利屆滿失效,國產仿製藥相繼獲批上市,國內原研藥壟斷的局面將被打破,患者的經濟壓力和生活質量有望逐漸得到改善。

當然,也有國內創新藥企將更多胃腸間質瘤創新藥帶入國內。2021年3月,再鼎醫藥(9688.HK)引進的瑞派替尼在國內批准上市,用於胃腸間質瘤四線治療。據再鼎醫藥介紹,當時,晚期胃腸間質瘤患者無法手術根治,只能服用靶向藥,患者在經過一線、二線、三線靶向藥治療後耐藥,一度面臨無藥可用的境地。瑞派替尼主要就是針對這部分耐藥患者。此外,二三線藥物的不良反應較爲嚴重,而瑞派替尼安全可耐受。

7月12日,再鼎醫藥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胃腸道腫瘤一直是再鼎持續關注和重點佈局的一大領域,胃腸間質瘤和瑞派替尼是再鼎在胃腸道腫瘤領域佈局的開端。未來,公司還將有靶向FGFR2b的bemarituzumab等潛在同類首創/同類最優的胃腸道腫瘤產品上市,有望爲晚期胃癌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

也是在2021年3月,基石藥業(2616.HK)的阿伐替尼也在國內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攜帶PDGFRA外顯子18突變 (包括PDGFRA D842V突變) 的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胃腸道間質瘤(GIST)成人患者,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用於治療PDGFRA外顯子18突變型(包括D842V突變)GIST的精準治療藥物,成功填補了國內的醫療空白。這款藥還吸引了“藥茅”恆瑞醫藥(600276):7月3日,恆瑞醫藥與基石藥業宣佈達成協議,恆瑞醫藥將獲得阿伐替尼在中國大陸區域的獨家推廣權。

除了已經獲批的治療藥物,還有藥企在拓展其他創新藥在胃腸道間質瘤方面的潛力。6月11日,亞盛醫藥(6855.HK)宣佈,其原創1類新藥奧雷巴替尼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審評中心(CDE)臨牀試驗許可,將開展其針對系統性全身治療失敗的琥珀酸脫氫酶(SDH)缺陷型胃腸間質瘤(GIST)患者的全球註冊三期臨牀研究。據亞盛醫藥介紹,SDH缺陷型GIST患者發病年輕,嚴重影響生存質量,且明顯縮短生存期,這一存在緊迫未滿足臨牀需求的領域亟需新的治療手段。公開資料顯示,奧雷巴替尼在中國的商業化推廣由亞盛醫藥和信達生物共同負責。

有國內藥企人士向記者分析,胃腸間質瘤不屬於大瘤種,相關治療藥物在其他瘤種上已經有獲批適應證或潛力,如舒尼替尼適應證包括腎癌,奧雷巴替尼還可以治療白血病,這或許是衆多藥企願意加碼這一罕見腫瘤的重要因素。

也有國內腫瘤醫生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關注罕見疾病本身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依靠現有治療藥物,不少胃腸間質瘤患者已經可以取得長期生存,但還面臨耐藥、不良反應等多方面問題,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不會覺得手裡的抗癌工具多,希望隨着藥物研發的進步,給胃腸間質瘤患者有更多治療選擇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