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經驗值得借鑑(國際論壇)

世紀80年代初,我上研究生時第一次去中國。我的老師在南京農業大學開設了一門經濟課程,我到中國當他的助理。當時,中國農村地區仍處於貧困狀態。在江蘇經歷讓我有機會了解到,在此後的幾十年中,中國農村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段經歷也成爲我投身中國農村發展政策研究的第一步。

中國的扶貧經歷了幾個不同階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讓許多農村家庭逐步擺脫了貧困。無論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是增加農業投入拓寬農業以外的就業渠道,都成功推動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貧行動。近年來,中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三五”時期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中國最終在2020年消除了絕對貧困,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全面脫貧目標實現後,中國的新目標是鄉村振興。通過補齊農村發展和民生短板,中國在努力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中國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設定了目標任務: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中國政府希望通過新的努力,打造一種讓所有農民分享現代化成果的經濟環境,讓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逐步跟上中國蓬勃的經濟發展步伐

任何國家發展的中心都應該是人民。中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高收入、現代化的經濟是由先進科技驅動的。中國正在農村地區推廣新技術,對農業基礎設施加大投入,激發農民創造力,提升農業農村生產力,這些必要舉措有利於提升中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

中國推動鄉村振興的另一個關鍵是向農村地區的教育衛生領域進行更多的投入。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越來越取決於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向農村地區教育、衛生領域進行更多投資,有助於提高農業農村生產力、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從而進一步刺激消費。

對其他國家來說,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有許多可以借鑑的經驗。首先是中國的土地管理政策,爲早期中國農村人口脫貧奠定了基礎。其次,中國採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形成了良好的激勵機制,讓農民獲得了農業技術、非農工作崗位等。這些都是其他國家可以學習借鑑的。

作者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發展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