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均一年看病6.2次 3大疾病成“致命殺手”

(原標題:中國人均一年看病6.2次,3大疾病成“致命殺手”)

中國人整體健康水平如何?哪些疾病,成爲中國人健康的“最大殺手”?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2020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披露了2019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情況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是對居民身體健康危害最大的三個病種。在2019年,城市居民因惡性腫瘤的病死率達到了161.56/10萬,成爲最“致命殺手”。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不容樂觀的人口老齡化形勢,以及不合理膳食,加上抽菸、酗酒、缺乏鍛鍊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動了惡性腫瘤、心臟病與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未來應該醫養結合,推進中國人身體健康水平的提升。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全民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健康產業。

未來,中國人健康水平的提升,將有賴於自身和外界醫療水平的共同努力。

患病率增高推動就診人次

《規劃》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爲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爲人民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

那麼,中國人的健康水平如何?

201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7.3歲,已連續多年提升。另一數據顯示,近20年來,我國的新生兒、嬰兒、5歲以下兒童以及孕產婦死亡率均大幅下降,在2019年已不到1‰。

但是,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中國人的健康水平不容樂觀。自2008年至2018年期間,調查點居民的兩週患病率(調查居民中兩週內患病人數或人次數/調查總人數之比)由18.9%上升至32.2%,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兩週患病率顯著增加,調查點患病人次數由3.35萬增加到8.26萬人次。

從調查點居民疾病別兩週患病率來看,包含有心臟病、高血壓以及腦血管病在內的循環系統疾病由2008年的5.03%上升至2018年的15.43%。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早在2012年,就有58.9%的60歲及以上老人被測出患有高血壓,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愈發嚴峻,循環系統疾病所帶來的挑戰將會更大。

患病率的增高,直接推動了中國人均就診次數。目前,中國人均看病次數在快速上升,居民就診次數在2019年已經達到6.2次,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爲4.4次。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除了患病率之外,居民就診次數增加的原因包括全民醫療保障的落實,以及居民健康衛生知識的增加。另外,也有相當一部分居民參與健康檢查,希望防範於未然

整體來看,醫院尤其是公立醫院,仍然是中國人健康的“定海神針”。在2019年,我國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爲87.2億,較2010年的58.4億增長約49.37%,其中醫院的診療人次數達到了38.4億,公立醫院則是患者青睞的就診機構,共有超過32億人次就診。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儘管早在2015年,民營醫院的數量就已超過了公立醫院,但在牀位數以及衛生人員數量的硬件指標上仍難以同後者比肩。在全國擁有800張及以上牀位的2007家醫院中,有1874家屬於公立醫院;而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數量更是超過民營醫院的4倍。

絕大多數來到醫院診療的人次都屬於門急診。在2019年,醫院門急診人次數達到了37.53億,其中內科、中醫科與外科接收的人次最多,佔比分別爲21.19%、17.87%以及9.5%。

看病次數的上升,也給醫師工作量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數據顯示,全國醫師的日均擔負診療人次平均爲8人。其中基層衛生機構,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醫師工作量最大,其擔負診療人次接近16人。

從醫院層面看,接診人次最多的則爲麻風病醫院、兒童醫院以及皮膚病醫院的醫師,其每日平均都要接診10人次以上。其中,兒童醫院的忙碌反映出對這部分醫療資源的渴求。2019年,國家六大部委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大力扶持兒科及兒童醫院醫生。

心臟病是農村居民頭號威脅

對中國人來說,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一些惡性疾病的致死率在上升。

比如,在城市居民中,2005年,惡性腫瘤的致死率爲每十萬人中死亡124.86人,腦血管病的致死率爲每十萬人中死亡111.02人。2010年,心臟病的致死率爲每十萬人中死亡120.19人。

但這些數據到了2019年全面上升,其中城市居民惡性腫瘤的致死率達到每十萬人中死亡161.56人,心臟病的致死率達到每十萬人中死亡148.51人,腦血管病的致死率達到每十萬人中死亡129.41人。

這三個疾病也成爲危害居民身體健康的“頭三號殺手”。在2019年,就城市居民而言,惡性腫瘤中,肺癌、肝癌胃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以及食管癌對於城市居民的健康威脅最大,每十萬人中死亡均超過10人。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調研,飲食不當、缺乏體育鍛煉、吸菸、酗酒及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因素均爲這些高病死率疾病的誘因。據國家癌症中心在2019年發佈的《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低於北美、歐洲、澳大利亞等發達地區,但死亡率卻高於這些地區。這說明我國居民應提高對於腫瘤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的意識,爭取在腫瘤發展至中晚期前將其扼殺。

不過,惡性疾病的致死率呈現明顯的男女差異。整體來看,男性在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的致死率全面高於女性。其中,2019年,男性在惡性腫瘤上的致死率達到203.01/10萬,也是最致命的疾病。

心臟病則是女性生命安全的頭號敵人。在2019年,心臟病的女性致死率達到了每10萬人中死亡143.42人。據《柳葉刀》雜誌曾刊載一篇題爲《心臟病學中的女性問題》的文章,女性心臟病症狀的不同表徵(通常表現爲難以解釋的虛弱或不適)會致使女性尋求醫療援助的時間延遲;而即使在尋求幫助後,她們也往往難以得到阿司匹林、心肺復甦等緊急救治。

與此同時,心臟病同樣是農村居民健康的頭號威脅。在2005至2019年期間,農村居民的心臟病死亡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並於2019年達到164.66/10萬,大幅超過城市居民。除卻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致病因素之外,這也與農村地區整體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夠、醫療資源配比不足有關。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在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中,病毒性肝炎肺結核以及梅毒位列發病率前三。而艾滋病雖然發病率僅爲5.1/10萬,然而其致死率則名列第一,達到了10萬人死亡1.5人。艾滋病以性傳播、血液傳播以及母嬰傳播等傳播方式爲主,目前暫無治癒的方法,只可通過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進行治療。

肺結核與病毒性肝炎則在傳染病病死率上緊隨艾滋病之後。在病毒性肝炎中,乙肝的發病率達到71.77/10萬,致死率則爲0.03/10萬。儘管乙肝患者死於肝硬化與肝癌的風險很高,但目前已有自嬰幼兒時期便可接種的疫苗來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