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憋屈”的7個省份,鄰省羣嘲,沒存在感?結合地圖瞭解下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廣袤的國土上,每個省份風土人情、發展狀況各不相同。有的省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日子過得舒舒服服;有的省份則因爲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顯得有一些“憋屈”。
第一名:安徽
安徽一直被網友們戲稱爲“憋屈省”,自我定位與實際發展水平的差距,讓安徽人很是委屈。
歷史上,安徽省是華東經濟重鎮,更是文化中心,這讓省內人民很是自豪。可步入現代之後,隨着周邊沿海省份的強勢崛起,安徽的重要程度銳減,沒有驕傲的資本了。安徽自認“長三角”的一份子,卻被歸屬爲中部經濟區。經濟發展不甚理想,文化影響力日漸式微,都讓安徽人非常鬱悶。
更讓安徽人不爽的是,本省和其他的省份,經常“打嘴仗”。安徽與河南、湖北、江西以及江蘇四省,都存在着輿論爭端,而安徽省大多是弱勢的一方。
安徽省跟河南,主要在吵名人故里的問題。安徽爲了發展文旅產業,經常宣傳本省名人,比如老子、莊周等人。結果河南不樂意了,拿出各種證據,證明這些人的原籍是河南。安徽人雖然不忿,可也只能嚥下這口氣,誰讓這些在本省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名人們,出生地的確是河南呢。
跟河南省掰扯完名人故里,安徽人還得再跟湖北人爭執黃梅戲發源地的問題。黃梅戲是安徽省的重要地方戲曲,可部分歷史專家的研究表明,這一戲曲種類實際上起源於湖北省。不同於名人故里的爭議證據確鑿,黃梅戲起源問題學界到現在還沒有定論,可安徽省的戲曲文化宣傳,還是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安徽跟江西、江蘇兩省的矛盾,也跟文旅宣傳有關。爲了促進旅遊業,安徽搞了一個“古徽州植物園”,可這和江西的“徽州古城”撞名了。兩地旅遊局,因此長期爭執不下。
而安徽跟江蘇的口水仗,也跟景區名字有關。兩省是相鄰省份,以淮河爲界,按理來說,淮河的旅遊資源應該是兩地共享的。可事實卻剛好相反,江蘇各市的旅遊部門把淮河文化玩兒出了花,安徽卻因宣傳弱勢,蹭不上淮河熱度。
安徽人最氣不過的,是江蘇不止一個市,自稱“淮江首府”。可在歷史上,這是古人對安徽的讚譽。因爲這個名號,兩省網友沒少吵架,結果往往是安徽網友吵輸了,“憋屈省”的綽號真是實至名歸。
自身發展差強人意,還被別的省份“羣嘲”,安徽的確有理由委屈。不過從安徽和其他省份的爭執中,不難看出當地人民發展文旅產業的熱情。相信在未來,這個坐擁“皖南三山”等豐富旅遊資源的華東大省,會越來越好。
第二名:河南
和安徽一樣,河南也是一個步入現代之後,落差極大的“憋屈”省份。河南古稱“中土”,是毫無爭議的中原核心地區,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地位毋庸置疑。可到了現在,河南不但影響力每況愈下,還要承受兩方面的委屈。
河南的第一個委屈,就是身爲人口最多的省份,獲得的政策傾斜遠遠不夠。在國家整體規劃中,河南是資源輸出省份,無論農產品、工業資源還是人才儲備,都大筆輸送到了別省。而河南自身獲得的國家扶持,相比而言就很寒酸了。尤其是教育資源,全省竟然一個985高校都沒有,成了河南人的心頭之痛。
除此之外,別省對河南人的污名化,也讓這個歷史悠久的中原大省很受傷。在互聯網上,一提到河南人就是“偷井蓋”,雖然大部分只是調侃玩梗,可河南的聲譽也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敗壞了。好在最近幾年,隨着“淨網運動”的開展,網上關於地域歧視的言論少了很多,潑在河南人身上的污水被洗淨了些。
第三名:江西
不同於安徽、河南兩省,江西省的“憋屈”感,主要來源於存在感太低。這個擁有滕王閣、景德鎮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文旅大省,之所以成爲“小透明”,完全是因爲鄰省實在是太耀眼。
江西的西面是湖南省,“偉人故鄉”和芒果臺,足以讓它受到萬衆矚目;東邊的福建省擁有旅遊名城廈門,存在感低不了;南面的廣東省,是“珠三角”經濟重鎮;北邊的湖北省,更是網紅城市林立。
放眼望去,江西的鄰居一個賽一個爭氣,自然顯得它不突出了。也難怪有些人調侃江西是“尖子生堆兒裡的中等生”,還有不少人對它沒什麼深刻印象,甚至會和廣西混淆。
第四名:河北
河北的“憋屈”感,跟江西異曲同工,都是存在感不足,不太受重視。因爲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的存在,河北經常被大衆所遺忘,偶爾記起,也是以兩大超一線城市的“後花園”形象出現。
如果只是這樣,河北人倒也不會太過委屈,真正讓他們破防的,是自家很多好東西經常被誤以爲是京津兩地的。大名鼎鼎的承德避暑山莊,很多人以爲它位於北京市郊區;唐山市內的許多高精尖產業園區,也經常被外省人想當然地認爲是天津的。
跟着北京、天津混,非但沒有蹭到首都和直轄市的紅利,反而自己越來越“小透明”化了。也難怪河北人仰天長嘆,這日子過得啊,可真是夠“憋屈”!
第五名:海南
說海南省“憋屈”,必然會有很多人不服,它明明特別風光啊。確實,海南省身上有很多令人羨慕的光環。它不光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還是全國第二大島嶼,三亞等海濱度假勝地的存在,使其享有“中國馬爾代夫”的聲譽。
可問題在於,海南省雖然名氣極大,可經濟發展卻很糟糕。去年的國家財政報告顯示,海南省年GDP排全國倒數第四。別人都以爲海南省如此出名,一定特別有錢,結果卻是個窮省,海南人如何不感到“憋屈”!
第六名:寧夏
提起寧夏,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是一個民族自治區,與省同級的行政單位,還以爲它只是一個市。寧夏人的“憋屈”,正是來源於此。這種低存在感,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了江西與河北兩省。
同爲民族自治區,新疆、內蒙古、西藏都用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了四方來客。可寧夏的旅遊業卻因爲知名度不足,始終沒能發展起來。好在隨着前幾年電視劇《山海情》的熱播,這種尷尬狀況改善了很多,詳細在不久的將來,寧夏也能迎來自己的發展機遇。
第七名:四川
其實按理來說,無論從什麼角度看,四川都不應該被列入“憋屈”省份的行列。這片歷史悠久的天府之國,享有最多的國家補貼,省會四川是旅遊名城,境內還有國寶大熊貓,樁樁件件都讓別省垂涎三尺。
可問題在於,四川有自己的“剋星”,那就是重慶。身爲祖國西南地區的唯一直轄市,重慶市處處壓四川省一頭。一個省竟然被一個市給拿捏住了,自然讓川地人感到委屈。
成都旅遊在網上火爆,重慶就大肆宣傳“3D魔幻城市”,奪走它的網紅城市榜首寶座;四川發展信息產業園,重慶也馬不停蹄地搞一個,而且發展態勢還更好;重慶還有“霧都”招牌加成旅遊產業,頂流明星宣傳擴大知名度,更是四川不具備的獨特優勢。
如果只是鄰居發展得好,四川人民倒也不會置氣,可重慶自古以來,就是川民的“老冤家”。四川古稱蜀,重慶古稱巴,巴蜀兩地自先秦時期便打個不停,直到戰國時期一起被秦國收入版圖。
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將巴蜀兩地合併爲一個郡。後來兩地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分分合合,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徹底分爲了一個省份和一個直轄市。有這個歷史淵源在,四川看到重慶處處跟自己別苗頭,自然會特別難受。
不過川渝兩地歸根結底,還是屬於良性競爭、相互促進的關係,它們之間的合作也不少。從去年六月開始興建的國家戰略產業基地,就是以成都和重慶爲核心紐帶,橫跨川渝兩地而建的。基地建成的時候,不光兩地的合作會更加緊密,整個西南地區的經濟,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咱們國家省份衆多,有的日子過得爽,有的顯得十分“憋屈”。以上七個省份,“憋屈”的理由各不相同,不過好在發展的空間也是巨大的。只要他們找準賽道持續努力,不愁將來沒有好日子過。你覺得你的家鄉省份“憋屈”嗎?委屈的理由又是什麼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