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資本創投於曉偉:產業資本通過併購實現退出看起來美好,實操中仍有很大不確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啓 上海報道
4月24日,21世紀創投研究院“解局股權投資‘退出難’”春季閉門研討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21世紀創投研究院承辦,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財經數據中心、南財金融終端提供數據支持,賦航資本提供戰略合作,中國信達提供特別合作。
中化資本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化資本創投”)首席風控官於曉偉在活動上表示,“作爲產業資本,在IPO退出上和其他基金管理人面臨的困難是一致的。很多機構認爲併購退出是產業方很好的退出通道,通過產業方上市公司併購,既可以實現基金的退出,又能幫組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在當下IPO收緊的形勢下,即使在管存量項目整體質量還不錯的情況下,也會考慮通過股權轉讓等方式在一級市場退出一部分項目。”
中化資本創投下轄5個基金管理人,7支產業基金,基金總規模超過130億元。作爲中國中化旗下統一的產業基金管理平臺,聚焦化工新材料、現代農業兩大集團戰略方向,重點佈局電子化學品、新能源材料、化工智能化數字化、節能環保等投資領域,聯合金融機構、地方引導基金以及國家級母基金等外部資金共同發起設立行業屬性較爲鮮明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羣。
於曉偉看來,產業資本的優勢主要來源於產業賦能,但不同產業資本之間的情況差異還是非常大的。通常情況下,相對處於產業鏈下游的產業資本能夠更好地向處於上游的被投企業進行賦能,而處於產業鏈上游的產業資本主要通過產業鏈協同、技術和產品互補、共建產業生態圈等方式實現產業賦能。他指出,通常產業資本不會參股投資存在同業競爭的企業,但會關注同業併購整合的機會。關於產業併購,產業資本通常不僅僅考慮財務回報,更關注產業併購後的整合能力和協同性,綜合判斷併購標的對主業的價值貢獻。在直接併購產業鏈下游企業時,即通過併購直接向下遊延伸產業鏈時,還需要考慮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和競爭格局,要充分考量併購後對客戶、對下游格局的影響等多方面因素。
對於中化資本創投來說,更多追求的還是通過產業賦能促進被投企業的發展,通過投早投小,在企業的相對早期階段進入,通過持續的產業賦能將企業價值慢慢做大,最終實現產業資本與被投企業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