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侯康配翻轉檯灣的最後一哩工程

中國時報社論

總統大選在野整合,從合到拖再到分,歷時數月,終於隨着3組候選人正式登記、郭臺銘退選,走上藍綠白三足鼎立的對決。在野分裂並非必然,民主化後,重要在野領袖或政黨整合對抗執政黨就有先例。2004年國親即組成聯盟,共推「連宋配」對決民進黨的「扁呂配」,雖然功虧一簣,但相比2000年和2016年的分裂,整合成功的在野力量絕對比分裂更能制衡執政陣營。

侯柯之爭 世代價值對立

不過從在野整合在臺灣民主史上只有一次案例來看,無論是政黨、個人利益抑或是世代、選民構成價值的歧異,要談成功實屬不易。這次藍白從合到分,除了國民黨與民衆黨,侯友宜、朱立倫與柯文哲之間的衝突,其實更隱含着世代價值的對立。

以中時新聞網最新民調來看,「賴蕭配」獲得28.3%的支持度、「侯康配」28.2%、「柯盈配」則爲24.3%,第1名與第3名相差僅4%。但如果從年齡分層來看,老三的「柯盈配」在39歲以下選民竟可擁有過半支持率,是自身總體的兩倍,然而在60歲以上僅有不到10%,也是自身總體的對半折;反觀「侯康配」在青年族羣的支持率不到2成,但在40歲以上的年齡層大獲全勝「柯盈配」。而「賴蕭配」支持者的年齡分佈則相對平均,皆在2至3成區間。

以此來看,可以說目前臺灣政治有兩道鴻溝,被兩條界線所畫分。第一條是對民進黨執政的評價,區分出執政、在野陣營;第二條則畫在藍白之間,年輕族羣支持「柯盈」、壯銀世代則挺「侯康」。所以說,這次藍白分手,背後主旋律譜的正是40歲分際的世代價值衝突。如何弭平進而爭取跨世代支持,其實就是在野候選人在不到50天的選戰裡下架民進黨、翻轉檯灣的關鍵。

不過這次藍白分手,並未如各界原先預期般呈現在野崩盤的趨勢,反而呈現泛藍同仇敵愾、齊聚一心的效果。以TVBS最新民調來看,對比10月底和11月底數據,「柯盈配」從29%驟跌至23%,「侯康配」則從26%成長到31%,與「賴蕭配」的34%只差距3%。美麗島電子報民調更顯示,從11月上旬到月底的兩週內,侯的支持率從24.1%成長到30%,柯從22.7%提升到26%,反倒是賴竟然從36.8%下降到31.9%。

過去1年,賴清德的支持率始終在3成5上下,天花板明顯,但樓地板尚未顯現。賴蕭配無法突破,就是蔡英文政府近8年完全執政倒行逆施所畫下的第一道界線。這道鴻溝,是賴清德如何也跨不過去,甚至會因爲弊病持續揭露,包括民生經濟問題,以及貪污醜聞而愈加狹小。以美麗島民調來看,賴之所以支持率在兩週內明顯下降,就是因爲泛綠基本盤從30.5%減少到26.9%。

弭平鴻溝 爭取年輕族羣

在選戰最後40多天,藍白重心將會是尋求彼此支持者的共鳴,以跨越第二道鴻溝界線,因此將競逐對綠營的監督制衡。對賴蕭來說,則是在避免第一道鴻溝擴大的同時,試圖爭取回上屆選舉時曾挺民進黨的中間、年輕選民,即柯盈配的主要支持者,因此重心將放在對藍營的攻勢。

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在野整合佔據2023下半年的主要公共論壇,但選戰最後關頭的關鍵詞,仍然回到藍綠對決的氛圍。不過稍微不同的是,這次的對決,並非是統獨,而是世代價值。

要爭取年輕族羣,就必須理解柯文哲崛起,以及青年世代對藍綠治理臺灣20多年,卻造成一整個新世代失落,對未來感到無望的憤怒。蔡英文曾經允諾要點亮臺灣,吸引無數年輕人支持,但完全執政近8年,帶給青年的卻是貧富差距擴大、物價房價高漲、權貴貪污舞弊。這是賴蕭配必須概括承受的惡果。

對侯康配來說,如何說服從太陽花學運之後幾乎不支持國民黨的中間年輕選民,老態龍鍾的國民黨執政之後會重視青年,其實也是艱鉅任務。因此在泛藍凝聚之後,就必須針對青年世代關注的居住正義、財政紀律、交通安全、司法改革等議題,進行重點着墨,不只是從政策面,而要從價值面來爭取年輕族羣。世代鴻溝,將是侯康配翻轉檯灣的最後一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