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民共各自解套 促成良性對話
中國時報社論
準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執會上表示,希望兩岸之間可以理解、諒解,並尊重各自的立場,也要重視珍惜彼此的善意,呼籲由兩岸執政黨負責任的展開良性對話。民進黨與共產黨之間立場南轅北轍,但只要以人民福祉爲念,雙方尋求默契與互信,並非難事。
習近平訴諸民族情
「民共對話」並非遙不可及。早在民進黨成立初期,多位綠營大老就以個人身分訪陸。扁政府時期,兩岸以復委託模式在澳門展開三通技術性協商。馬政府時期,紅綠政黨關係破冰,智庫交流、縣市長登陸絡繹不絕。蔡英文2016年就職時,正式提出兩岸執政黨良性對話,但卡在九二共識問題,最終分道揚鑣。
在「馬習二會」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爲九二共識解套,將核心內涵闡述爲「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的認知」,讓民進黨直接面對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兩岸之「源」,也給了賴清德爲民進黨兩岸論述解套的契機。
習近平對九二共識內涵注入新解,是中共唯物辯證法慣用的「批判中繼承」、「創新中發展」,將九二共識從一個特定歷史階段下的「政治概念」,與兩岸共通的血緣、文化、歷史相連結,將政治共識上升到民族共識、文化共識,迴應了臺灣社會長期對九二共識的疑惑。
1992年兩岸協商時,臺灣未完成民主化,因而有人主張:九二共識與臺灣人民無關、與民進黨無關,怎可稱爲共識?現在,習近平提出,只要不分裂國家、認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符合九二共識核心意涵,此舉讓九二共識跳脫國共框架,似有意告訴民進黨,不必再糾結在什麼九二會談、九二精神、九二諒解等名詞,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中華民國、同屬中華民族,重回和平發展就不是問題。
兩岸乃至國共之間,都對九二共識的「各表」問題莫衷一是,陸方更在2019年主張,當年雙方電文均提及「國家統一」也算共識的內容,又引人疑竇:兩岸對九二共識的詮釋早已「異大於同」,何來「求同存異」之說?習近平給出的答案是:兩岸在政治上的共識,在雙方共通、共享的中華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共同根源。
兩岸血脈相連、無法分割,從臺灣大大小小的宮廟、神明與家家戶戶的牌位、族譜中都能體現;臺灣人浸潤中華文化與習俗,崇尚家庭和諧、家族團圓,這又與陸方主張「和平統一」具有文化同源性。民進黨從未否認臺灣屬於「華人社會」,所謂華人社會,不就是傳承中華民族血統、受到中華文化薰陶的社會嗎?
鄭文燦提增修條文
25日新政府國安團隊亮相的記者會上,候任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在迴應媒體時,一字一句念出賴清德當選演說中的兩岸部分,表示會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爲基礎,處理兩岸事務。較蔡政府的兩岸論述,此次鄭文燦特意提及《憲法增修條文》,該前言具有國家統一前、一國兩區的意涵,似在隔空迴應陸方「不分裂國家」之說。
鄭文燦的表態固然穩健正面,但歸根究柢,賴清德520就職演講才具有決定性。令人不安的訊號是,若以去年賴清德在《華爾街日報》投書中的「四大支柱」,也就是以「強化國防、經濟安全、民主結盟、穩定兩岸」作爲演講架構,說明新政府還是站在「西方陣營對抗威權中國」的立場,形同拒斥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共識」,在大陸眼中坐實「非我族類」,甚至未等北京出聲,億萬大陸民衆都要求嚴懲民進黨,兩岸對撞風險大增,奢談民共對話?
賴清德過往臺獨色彩鮮明,但翻看過往言論,早就不知不覺表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例如,賴清德當年批判「兩岸一家親」時,曾以「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祀」迴應,他口中的「公媽」難道不就是源於大陸的先祖嗎?兄弟再怎麼分家、再怎樣爭鬥,也對着同一個祖宗祭拜,恰是兩岸關係的寫照。
兩岸政府履行好各自治權、把各自人民照顧好,共同尊重同屬中華民族、共享中華文化的歷史事實,鼓勵民間交流合作,正是兩岸最大共識,也應是民共對話的基礎。拚經濟、不拚軍火,搏感情、不搏拳頭是習近平發出的訊號,賴清德既然表態「讓臺灣成爲悠然過日子的地方」,也是時候給民進黨兩岸論述解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