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航/所以,陸生和臺灣學生有何差別?

▲政大企研畢業陸生周泓旭共諜案被收押,陸生議題被吵熱。(圖/翻攝自周泓旭臉書)

文/周偉航

雖然兩岸交流在2016年中之後凍結,不過臺灣的陸生總數還是不少。當然,相對於龐大的本地生數量,陸生社羣仍顯渺小,只有發生共諜案或陸生納健保爭議時,多數臺灣人纔會想起這個低調而陌生的族羣

也因爲這樣的疏離,當大學之外的人碰到我這類教過陸生的老師時,總喜歡問:「陸生和臺灣學生差別在哪?」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難回答,因爲我們不知道對方期待的回答方向是什麼。或許,最貼切的回答會是:「差在你心裡。」

這答案有點擺爛,但我認爲某些陸生現象的確可以刺激臺灣人進行思考,不只是對臺灣年輕人,甚至是中老年人也應該瞭解一下。

要先強調的是,雖然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接觸機會,但我教過的陸生總量並不多,至今仍不到百位,也就提不出有信效度的量化觀點,所以我的切入角度主要都是質性層面的。

第一個值得思考的狀況是:我明確感受到陸生的鬥志不斷下降。

早期正式入學的陸生(先前多半隻來一個學期的交換生),或許程度比本地生的平均還要高一點,也懷抱着開拓者的意志,因此常是學業上的領先者,也屢屢拿下課程或年級的前列排名。

不過近年的陸生似乎有點彈性疲乏,雖然程度仍有一定水準,但也會出現大量的翹課,或是壓線及格的情形。有些陸生告訴我,這是因爲第一批陸生回去之後,告知有意來臺的學生所經歷的求學情境,讓不少優秀者選擇其他升學管道,而仍決定來臺的學生,也認爲可以用較輕鬆的態度面對臺灣的求學過程。

這問題不免有「橘越淮爲枳」,「雞生蛋蛋生雞」交疊的意味。許多中老年人常批評臺灣年輕人求學不若陸生認真,但如果陸生來到臺灣也有愈來愈混的狀況,那「大學生求學態度不佳」的問題,到底是因爲臺灣年輕人不長進,還是因爲臺灣的大學教育體制有問題呢?

如果是臺灣教育系統有問題,那又是年輕人不認真造成的流弊,還是大學教授不認真造成的問題?

▲競爭力不如陸生?臺生不以爲然。

第二個值得思考的現象,就是陸生的自我反省。

陸生會來臺灣,是因爲來之前對臺灣有某種正面的看法,不論是追求民主自由環境,或想出國又不太想出國(因爲臺灣是個「既像中國」又「不是中國」的地方),又或是來追逐偶像明星(真有這種陸生),或是有些個人親緣關係。不論如何,臺灣之所以會成爲他們的選擇,顯然是有某種正面價值

但在來臺後的前一、兩年,這種當初的「正價值」幾乎都會被陸生給自我批判掉。就算不是真的產生反感,也會因爲同儕「共振」,而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原先對臺灣的正面評價。這可能有幾種原因,像是中國能取得的臺灣資訊太過片面,或是他們將大學求學過程中的挫折,轉化爲對臺灣整體社羣的批判。

我認爲這種否定的真正推力,是他們原本期待臺灣是個能溝通對話的自由環境,但真實的臺灣,卻是「鐵板一塊」。陸生表面上的挫折,是被龐大的臺獨與仇中勢力所歧視,但他們碰到的真正問題,是這個社會看來自由,但並沒有真正的進行對話。

問題不是歧視,問題是根本沒人理你!

這樣的困境,其實臺灣年輕人也會碰到,而且遠比陸生更早就碰到這種挫折。在老共的統治之下,是「不能講」或「不越線就給你講,讓你高興一下」,但在臺灣是「什麼都讓你講,但你講了半天感覺好像有用,但其實沒用」。

多數陸生要到大四或畢業之後,才能消化這種挫折感,並轉化爲進一步的力量,像是比較兩岸體制的優缺點,並從中找到自身價值定位。但臺灣多數的年輕人,卻會卡在這種無力的憂鬱之中,一直出不來。

第三個值得一談的現象,就是「融入」。

因爲流行文化趨同之故,陸生和臺灣學生在外形上早已無法區別,而最主要的差異還是口音,尤其北方陸生很難完全避免捲舌音和一些明顯的聲調差異。但相較於最早的一批陸生,現今陸生和本地學生的融合狀況要好上很多。這些可從上課與出遊情形來看。許多陸生是以單一個體的方式參與本地生的交友小圈圈,在溝通上也沒有什麼太大障礙,很能掌握臺灣年輕人的次文化。

▲大學生有自己的人生目標,無法用陸生、中生或臺灣本地生來標籤化。(圖/記者張一中攝)

臺灣的統派獨派很愛替「陸臺一家親」的現象亂叩意識形態評價,像是統派就認爲:這證明臺灣學生也可以「感化」陸生;而獨派可能就會認爲:這是對岸統戰的奸計。事實上這種「政治腦補」都太過整體主義觀點。

我認爲,這種現象帶給臺灣社會真正的省思,應該是個體的差異性:每個陸生都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脈絡,不適合用過度意識形態的大帽子去套。兩個臺灣學生之間的差異,可能就遠大於單一陸生和單一臺生間的差異。陸生可能覺得自己和其他陸生處不來,寧願和臺灣人在一起,就像臺灣人之中,也總會有邊際人物(所謂「系邊」)。

這種真實的生活樣態,纔是應該面對的,而不是大刀一揮,說陸生就是兩岸和平的使者,或必然就是居心不良的潛在共諜。當我們陷入統獨意識形態時,我們經常會忽略「真實的活人」。

什麼「狼性」、「圖書館前的夜排」、「比較有國際觀」都像是宗教信仰的禱詞,容易帶我們進入一種「起乩」的狀態,讓我們誤以爲真實的世界,是繞着自身的政治信仰旋轉。

但這種信仰對於解決問題沒有幫助,對於解決兩岸衝突沒有幫助,對於解決臺灣自身的困境也沒有幫助,因爲,你沒有面對「真實的活人」。那什麼是活人呢?

活人是有名字的。他不叫「陸生」、「中生」,或「臺灣本地生」,他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人生。這事很基本,但大家總是一衝動,就忘了這事。

好文推薦

周偉航/瀏海裂開是有怎樣嗎?

周偉航/打電玩課金的人是白癡嗎?

周偉航/爲何加班拚不到經濟卻會傷害無辜?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周偉航,筆名人渣文本,經營粉絲專頁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專長爲倫理學,曾從事政治公關工作,目前爲時論專欄作家。本文不代表公司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