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歐美軍接收首套機動近程防空系統
近日,美陸軍未來司令部宣佈,駐紮德國的陸軍第10防空反導司令部下屬的第4防空炮兵團第5營接收首套機動近程防空系統,成爲第一支接收該系統的駐歐洲部隊。這是冷戰結束後美軍提升近程防空能力的重要舉措,標誌着美陸軍正重塑野戰防空作戰能力。
冷戰結束後,美陸軍對近程防空武器發展需求不強,雖有多個計劃立項,但均未正式實施。近年來,隨着作戰樣式的快速發展和戰爭制勝機理的不斷嬗變,無人機、各型精確制導武器的威脅日益加劇,對現有防空系統構成嚴峻挑戰。尤其近期在中東地區以及納卡衝突中,各種小型無人機蜂羣式作戰,讓美陸軍認識到空軍不再能百分之百確保陸戰場的安全,特別是“最後幾公里”的近程防空安全。
目前,美陸軍的防空體系主要依賴“愛國者”防空系統和“復仇者”防空系統。事實上,2019年9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兩處石油設施遭無人機和巡航導彈襲擊,部署在附近的“愛國者”防空系統集體“啞火”。兩者尚未形成一體化作戰能力,難以有效應對多彈種、高密度、全方位的“飽和式攻擊”。
此外,美國近年來將俄羅斯視爲“均勢對手”。美軍高層認爲,在與俄羅斯對抗的前沿,駐歐美陸軍旅級戰鬥隊需加強防空力量滿足未來多域作戰的需求。爲此,美陸軍開始重新審視近程防空系統的重要性,重塑野戰防空作戰概念。
新老結合的近程防空
據媒體報道,機動近程防空系統採用“斯特瑞克”裝甲車底盤。在火力方面,配備“毒刺”導彈、AGM-114L“長弓海爾法”反坦克導彈、XM914鏈炮等。此外,配備的多任務半球雷達(MHR)具有對空地目標360度探測跟蹤能力(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爲30千米,對小型無人機探測距離爲4~5千米)。該系統與陸軍現有網絡集成,可與單兵雷達互相操作。在多任務半球雷達和多維武器打擊平臺的共同作用下,該系統既可防禦固定翼機、旋翼機、火炮、迫擊炮等傳統低空威脅目標(防禦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的最大作用距離爲8千米),還可應對新興的各種無人機目標(防禦無人機的最大作用距離爲6千米),同時具有反地面裝甲目標的能力,能夠滿足美陸軍旅級機動力量隨隊防空的需求。
根據計劃,美陸軍今年將向駐歐洲4個防空營部署144套機動近程防空系統,在2021財年前爲第1營和第2營各裝備36套系統,在2022財年前爲第3營和第4營各裝備36套系統。未來,美陸軍還計劃組建18個基於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的防空營,解決10個現役師和8個國民警衛隊防空能力薄弱的問題。
此外,美陸軍已分別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雷聲公司簽訂合同,將爲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生產50千瓦級激光武器,並計劃於2022財年將激光武器集成到該系統中。
總的來看,機動近程防空系統融合了防空和反裝甲兩大戰場威脅,打破了傳統裝甲車輛與防空武器之間的界限,又集成了反無人機等功能,這是未來近程防空武器裝備發展的一種趨勢。
然而,美陸軍部署的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看似“功能齊全”,其實不過是“復仇者”防空系統的升級版,主要武器依然是“毒刺”導彈,而採用XM914鏈炮攔截無人機也不能抱太高期望。未來一段時間,美陸軍近程防空的重點仍是應對中小型無人機威脅。其效果如何,尚需時間檢驗。(趙豔斌 劉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