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併購日本企業 究竟難在哪裡?

近年來,臺資企業頻頻向日資出手,2016年鴻海集團收購夏普66%股權。圖/美聯社

日本,作爲一個領土狹小、自然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其經濟活動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特徵,也就是非常依賴廣闊的全球市場

2019年,與日本企業相關的併購案件數量較上年增加6.2%,達到4,088起,連續3年創歷史新高。大型企業頻繁收購擁有獨自技術的創新企業,對那些後繼乏人中小企業的 「事業繼承型」 收購也有所增加。據統計,以創新企業爲對象的併購達到1,375起,佔總數的三成以上。大型企業爲了創設業務,不斷地投資擅長於汽車自動駕駛、活用IT服務 「金融科技」 等下一代技術的企業。在中小企業缺少繼承人的背景下,企業主人社長出售一定規模股份的情況也引人注目。

日本企業大規模開展海外併購,一是國內市場飽和,各企業紛紛透過兼併等方式,吸收開拓國際市場,將跨國經營作爲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二是企業把吸收國外新技術作爲兼併重點,幾乎所有被兼併企業都擁有衆多專利高端技術。三是一些大企業藉助海外兼併實施企業結構調整,例如: 日立製作出資7,000億日圓收購了瑞士大型機械公司ABB的配送電的案子,同時又將本公司內的車載導航業務出售給了法國企業,說明日立公司致力於在世界電力、機械市場上站穩腳跟。在全球產業變革的大形勢下,日本傳統制造業面臨的國際環境正在發生劇烈變化,爲了在競爭中贏得優勢,一些大企業紛紛將目光瞄向國際先進技術和增長性的市場。

另一方面,日本廣泛對外投資的同時,也給海外投資者創造了衆多的企業併購機會

據日本中小企業廳統計,日本中小企業中超過70歲的經營者高達245萬人。預計到2025年,日本因爲無人繼承導致企業廢棄而產生的經濟損失高達22兆日圓。而根據最新資料顯示,日本處於15-60歲的人口自1993年達到頂峰狀態的8,040萬人後一路下滑,如今僅剩6,850萬人。照此趨勢,預計2040年該資料將進一步減少2,600萬人,至5,400萬。這一現象意味着日本潛在勞動力水準的大幅下滑。

近年來,臺資企業也頻頻向日資出手,2016年鴻海集團收購夏普66%股權,2017年協禧收購三菱電機企下子公司擴展日本散熱風扇市場,2018年聯電收購富士通晶圓廠,2019年華邦電集團收購松下半導體,同時又有鴻海集團收購東芝PC事業部,今年鴻海集團通過夏普收購NEC的商用顯示器事業66%,成爲全球第三大商用顯示器供應商

然而機會往往與挑戰並存,併購的成功,關鍵靠的是速度與彈性,組織雖龐大卻也要能夠精簡靈活,追求達到績效目標。一般日本企業組織管理能力大於個人競爭力,對於市場的反應比較慢,強調「家」文化,組織的高階管理層權利過於集中。與外資企業之間的文化差異,經常會造成在業務運營過程中對雙方的阻撓和破壞。

從日本的民族情結角度,倘若是品牌悠久的老店被外來的公司合併,一旦「改朝換代」,員工們必定人心惶惶 、士氣低落, 進而影響生產,更甚者心萌退意,擁有關鍵技術工程師很容易被競爭者挖角,將來在吸引優秀人才方面也可能是個隱憂。因此如何防止優秀員工離職以及吸引好的人才加入,是併購成功的重中之重。

筆者建議有心併購日本企業的公司,應儘早找出成功併購的優先目標,透過正面積極的溝通,提振士氣、穩住軍心、維護僱主品牌及企業形象,尤其是儘早在人才議題上面取得先機,達成併購的既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