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透視中共二十大產經發展藍圖

圖/新華社

在全球高度關注下,中共二十大終於落幕。然而,由於此次二十大的人事佈局太過出乎意料,以致這段期間,分析討論的焦點多集中於人事問題。本文從產業面切入,試圖回答一個很簡單卻又複雜的問題:習近平究竟想把中國大陸帶往何處?

西方媒體對此次中共二十大幾乎一面負評:有論者認爲,具左傾色彩的習近平大權在握後,大陸自鄧小平以來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發展路線,將讓位給習的以安全維穩爲中心的鬥爭路線;因此,大陸經濟前景黯淡、發展堪憂。從市場經濟邏輯來看,這樣的評論有其道理;但若「神入」(empathy)中共的世界觀,或可更清楚知道其意欲建構的國家樣貌。

中共認爲大陸主要矛盾

不再是生產力不足

作爲習近平時期中共意識形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清楚指出:大陸經濟發展在2020年中共宣佈人民溫飽基本解決、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後,即準備進入「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有兩大進程:一是從2021年的「十四五」規劃開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二是由2035年到2049年中共第二個百年,建成社會主義強國。

服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共認爲:任何事物都是由諸多矛盾構成的複雜有機體系,諸多矛盾中必然有一種矛盾居於支配地位,不但起着主導、決定性作用,甚至影響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這個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中共認爲:必須準確認識並把握每個不同歷史階段的主要矛盾,才能化解社會其他矛盾,並推進歷史的前行。

中共認爲:1978年以來,大陸社會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簡單講,就是生產力不足;但歷經40多年的改革開放,大陸不但已成爲全球製造業大國,還成爲經濟總量突破百兆人民幣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共強調,此刻到未來大陸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已非生產力不足,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解決新的矛盾必須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也就是說,中共認爲這個階段要解決的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因此,未來經濟要「重質不重量」;經濟增長要由過去的高速轉爲中高速;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則由「促增長」轉爲「穩增長」。中共指出,1978年到2019年的41年間,大陸經濟年增速高達9.4%,不但是大陸經濟高速增長期,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長、增長速度最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但2020年開始,大陸將告別6%以上的高速增長,未來經濟將維持在4~6%的中高速區間。

然而,經濟中高速增長並不是不追求增長,關鍵是要如何「永續」增長。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未來推動高品質發展,關鍵在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方法則是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主要包括推動揭榜掛帥的新型舉國體制,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以「核心城市羣」爲概念,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海南自貿港等區域的平衡發展;以綠色轉型爲主軸,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爲號召,持續吸引外資。

此外,中共亦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加速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在保持世界製造大國前提下,着重實體經濟,培育更多「專精特新」產業,以提高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的附加價值。更重要的是,面對以美國爲主的西方國家的科技封鎖,一方面大陸將擴大參與全球或區域自貿協定,透過貿易圈的擴大,推動中國管理、中國標準走出去;另一方面,透過「鏈長制」的推進,以及「鏈主型」企業的帶動,引導大陸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以更深入嵌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防止「脫鉤斷鏈」。

中共二十大揭櫫

以實業建設爲中心的發展道路

總的來看,中共二十大揭示的產業發展論述,頂層思維是如何維護產業安全;中層是如何建構一個以中國爲中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而基底則是以實業爲主,產業往高質量發展、增加產業附加價值。

因此,可以這麼說:中共要避免的,是大陸走向純粹自由競爭、反對政府幹預的美國市場經濟模式;而想要建構的,則是強調運用社會保障、政府介入等手段,促成更爲平等、接近德國的「萊茵發展模式」。亦即,中共認爲大陸經濟已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在注重發展的同時,更多注重分配問題。因此,或許中共未來經濟路線會有「左」的特色;但在習近平仍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前提下,可以預測:大陸仍會維持一定經濟增長以維繫社會穩定;但在脫虛向實戰略下,中共將更多強調以實業建設爲中心的發展道路。如此理解,或許才更能精確描繪中共二十大揭櫫的大陸願景與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