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新慈善法如何以法促善、依法行善?

孝金波、高清揚

慈善事業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修改後的慈善法正式施行,爲慈善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創造了更加良好的法治與政策環境。

修改後的慈善法有哪些亮點?如何貫徹落實修改後的慈善法?對此,人民網採訪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

人民網:此次修改慈善法是基於哪些考慮?

鄭功成: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慈善法的決定。今年9月5日,修改後的慈善法正式施行。無論是制定還是修改,都是爲了促進慈善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依法行善是現代慈善的重要特徵,法律的規範爲慈善行爲提供了治理依據。此次修法的目的是要實現以法促善、依法行善,體現了對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和走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之路的追求。

人民網:新修改的慈善法有哪些亮點?

鄭功成:爲了確保慈善事業規範有序發展,增強慈善組織、慈善行爲的公信力,此次修法彌補了應急慈善、社區慈善、個人求助網絡平臺等多個法律規制的空白;細化了慈善組織、慈善信託、公開募捐、信息公開、法律責任的規制;強化了政府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責任和措施;進一步明確了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的職責等。

人民網:此次修改慈善法有哪些重要意義?

鄭功成:修改後的慈善法充分體現了中國慈善事業必然要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要求。例如,明確要促進社區慈善發展,體現了對我國千百年來親友相濟、鄰里互助優良傳統的認可與傳承;將“爲特定受益人募捐的個人求助網絡平臺”納入慈善法中,是法律對中國人行善邏輯的認同;對網絡慈善規制的完善,也是對具有中國特色的慈善形態的重視等。

同時,此次修法意味着中國特色慈善事業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上升到了法制層級,進而會融入具體的慈善政策與實踐中,真正走出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的康莊大道。

人民網:如何貫徹落實修改後的慈善法?

鄭功成:首先,應聚焦到“如何進一步促使我國慈善事業步入具有公信力的高質量發展軌道”上。要打造“陽光慈善”,褒獎優質慈善組織與慈善行爲,發揮其正向引領作用,並堅決打擊借慈善之名行欺詐之實的團體與個人違法犯罪行爲。

其次,我們應當全面加快營造有利於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政策環境與社會氛圍,紮實推動慈善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要全面、準確地宣傳好修訂後的慈善法及相關政策,讓慈善事業參與主體和公衆明瞭法律法規政策規制及實質精神與具體規範,做到心中有法、行爲有據。

最後,還要提升對慈善事業多重功能的認知,共同營造有利於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理性的社會氛圍。讓我國的慈善事業在越來越健全的法治環境和越來越有利的社會環境下獲得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