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吆喝不賺買賣,國慶旅遊量漲爲啥卻價跌?
這個假期你出遊了嗎?
國慶節後,各種創下歷史已然不用多說,但市場的高開卻帶不動旅遊板塊,這讓更多人重新審視起了旅遊這門生意。
畢竟比起去年,2024年纔是消費市場回調後,真正體現旅遊業在市場趨於穩定後的發展趨勢的一年,而作爲2024年最重要的旺季,不僅是旅遊業的景區酒店,整個消費市場無疑都對十一小長假寄予厚望。
文旅部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全國國內出遊7.65億人次,同比增長5.9%,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7008億元,同比增長6.3%,恢復至2019年同期108%。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在經歷過去3年的沉寂期和1年的過渡期後,今年的旅遊市場確實可以稱得上“全面復甦”。
相比“火爆”,旅遊市場的熱度用“理性”來形容更爲準確。2023年的短時性火爆,帶有一定的報復性補償的原因,但這種增長的勢頭顯然並不具備可持續性。
隨着今年的旅遊市場逐漸迴歸理性,從中秋假期就呈現出的 “量漲價跌”、“以價換量”局面在這個國慶假期仍在延續。
圖源:視覺中國
機票酒店價格雙降
今年國慶,全國各地景區又開始上演了“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的場面。PConline發現,早在27號,地圖軟件上的廣州,高速路口就已經一片通紅。
而那些熱門目的地更不用多說。“固定選手”長沙再次給外地人一點小震撼,國慶人流量被評價堪比春運。同期,某位晚上六點半想在北京天壇公園附近的火鍋店就餐的遊客,剛剛拿到了一張“前面有1053桌”的取號單。
圖源:湖南日報
只從交通數據上看,國慶假期前6天,民航和鐵路客運量比2023年同期就分別增長 13%和7%,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 22%和28%。
假期7天,交管局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約20億人次,日均同比增長4.1%。
但市場的火熱並沒有完全傳導到商家的利潤上。
旅遊消費火熱的背後,一方面是居民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源於供給端的“以價換量”。
從飛常準看板的數據可以看出,從國內航班執行量來看,今年整體市場並沒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暑期,“量漲價跌”就已經成爲旅遊市場的關鍵詞。
而在國慶前,機票平均支付價格下降、酒店平均價格下降,也已經打上了個句號。這個國慶假期雖然酒店消費依舊火爆,但“一房難求”的現象早已不再。
據飛豬測算,國慶假期國內和國際酒店預訂均價同比去年分別下降6%和3%。之前暑期旅遊市場的平淡,讓不少酒店對國慶假期的預期不再高漲,“以價換量”成爲酒店的普遍策略。
這也是爲什麼去年我們還能看到“亞朵全季如家排隊漲價”、“打工人住不起經濟型酒店”等新聞,但今年卻聽不到了。
畢竟,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是,市場供需決定價格。
而從航班數據來看,航班管家數據顯示,2024年國慶期間,國內機票(經濟艙)均價845元(含燃油附加費),同比2019年上升3.8%,同比2023年下降15%。
國慶去了成都的小A告訴PConline,其10月4日從廣州飛往成都的單程機票僅爲700元,而這個價格,與PConline 4月份前往成都的價格差距並不大。
國慶前上觀新聞就有報道,部分機票價格大跳水,有遊客8月中旬下單了9月30日三亞飛往重慶的機票,價格爲1729元、10月6日返程1462元。但是一個月後即9月14號再次搜索發現,往返程票價均降至500-800元左右。
雖然今年以來,民航運力和預計旅客量相比2019年仍在增長,但航司在運力投放上無疑更爲謹慎,同時傾向於以適當的低價刺激價格敏感型旅客購買,以追尋量價均衡,進而提高客座率水平。
這一點從各大上市航空公司和酒店集團的財報中已初現端倪。今年上半年,內地7家上市航司中有四家客公里收益同比下滑,而航空公司的客座率卻在提升。
客流穩定、消費承壓,意味着旅遊業供應端需要以更爲保守的態度看待市場發展。值得一提的是,飛常準數據也顯示,國慶後,市場對於未來TWI(旅客出行意願指數)值的預期,將有一定程度上的收縮。
流量殺器能攪動旅遊市場嗎?
國慶假期一直是攜程、飛豬等傳統OTA平臺的競技場,但隨着當圖文、短視頻、直播等多元化手段逐漸滲入旅遊市場,小紅書、抖音等以用戶爲核心的內容社區的入局也在攪動旅遊市場原本風平浪靜的流量池。
過去兩年,抖音、小紅書都曾對旅遊這塊蛋糕虎視眈眈。隨着酒店、航司都開始在抖音上開設旗艦店,現在,在抖音上搜索旅遊套餐或者特價酒店、機票已經成爲部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普遍選擇。
而擅長打“感情牌”的小紅書,則主要以內容營銷打法,直擊Z世代進行消費決策引導,從內容角度,去填補文旅市場供給端的空白。
但旅遊產品畢竟不是標準化產品,在線旅遊產業鏈條長,相比OTA的功能導向,用戶有着極強的旅遊意願,消費目的性強。而由興趣驅使的決策變動性大,決策週期長,抖音面對產品+服務的完整組合,決策時間成本低的興趣消費,想要複製到旅遊產品市場中,難度仍較大。
而從消費體驗來看,此前,就有網友爆料在劉畊宏直播間報名的旅行團,存在實際住宿和宣傳不符,引發關注。
圖源:“劉畊宏-我們eye旅行”賬號
直播間購買旅遊產品“爆雷”早就不是新鮮事,不同於傳統OTA以功能爲消費導向,在產品供應鏈中有着強大的話語權,抖音們依賴於OTA接口,在產品服務上想要對標OTA幾乎不可能。
早前抖音還想通過打價格戰換取市場份額,但如今也聲量漸歇。而今年小紅書在國慶假期旅遊消費上則更爲低調。
但內容平臺的進攻還是給了OTA危機感。早前,攜程就曾發佈“星球號”,去聚合流量、內容和商品三大板塊;同時在去年,攜程還發布了旅遊業內首個大模型“攜程問道”。
據悉,攜程問道主要能力集中在面向C端的用戶體驗上,既能爲用戶提供出行推薦服務,也可以提供智能查詢結果。
有趣的是,國慶前PConline曾發表了一篇關於AI導遊的文章,通過對目前市面上最火幾家AI大模型進行測評,看看在做旅遊攻略這件事上,AI到底開始影響旅遊業了沒,得出的結論是“建議不要”。
但從這個測試中我們無疑能側面看出,顯然,在AI在旅遊消費應用這件事上,發佈了一年有餘的攜程問道,毫無存在感。
而從企業角度,雖然國內外頭部旅遊企業言必稱“AI”,Expedia、Tripadvisor和Airbnb早已開始收購小型人工智能企業,或者將AI納入了自己的App和網站,包括去年底,Airbnb還宣佈收購了GamePlanner.AI。
但從實際應用上,至少目前AI對於旅遊企業來說,好像最大應用還是隻在AI客服,攜程旗下的數字化平臺麗呈CTO陳力在近期也對媒體表示,生成式AI對於企業目前發展需求並不大,訓練大模型需要大量資金,投產比並不高,而從國際角度,用於大規模訓練的中文信息,實際上比英文信息少很多。
但總而言之,抖音小紅書的入局,早就讓市場看見新興文旅產品的突破口。信息化時代下,再難以有一家獨大便“高枕無憂”的企業,我們更希望能看到,“互抄作業”後,隨着旅遊業進入多入口百花齊放的階段,這種變革能真正傳導到消費端,爲旅遊消費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