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價格大幅波動是常態 理性投資金融衍生品
周天芸
6月10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那些炒作外匯、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的人很難有機會發家致富,正像押注房價永遠不會下跌的人最終會付出沉重代價一樣”,這一針見血地指出衍生金融交易對於個人投資者的風險。
衍生金融資產也稱“金融衍生產品”(financial derivative),是與原生金融產品相對應的概念,其價格基於貨幣、債券、股票等傳統金融工具的基礎上衍化和派生,以槓桿和信用交易爲特徵的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分爲遠期、期貨、期權和掉期四大類型,包括外匯合約、黃金合約及各類商品合約。
金融衍生品主要功能是套期保值和價格投機,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後果取決於交易者對基礎工具未來價格的預測和判斷的準確程度,而基礎工具價格的變幻莫測決定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盈虧的不穩定性,這是金融衍生品高風險性的重要誘因。衍生產品的高槓杆性導致的風險通常轉移給願意承擔的人手中,包括對衝者(hedger)、投機者(speculator)以及套利者(arbitrageur) 三類交易者。對衝者採用衍生產品合約來減少自身面臨的由於市場變化而產生的風險。投機者利用衍生產品對今後市場變量的走向下賭注;套利者採用兩個或更多相互抵消的交易來鎖定盈利。金融衍生產品交易不當將導致巨大的風險,有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如國外的巴林銀行事件,寶潔事件,LTCM事件,信孚銀行事件,國內的國儲銅事件,中航油事件。因此,缺少專業技能和市場信息的個人投資者很難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獲利。
金融衍生品價格源於其基礎資產,而影響匯率、黃金等資產的因素衆多,包括政治、經濟、心理等因素,因此外匯合約、黃金合約的價格更加變幻莫測。由於全球政治事件一般來講結果是很難準確預測的,多數具有偶然性、突發性,因此市場對此類事件比較敏感,反映在外匯、黃金價格短期波動上,往往放大其對經濟的影響;而匯率、黃金價格波動幅度也不同,個人投資者很難準確評估此類影響。同時,個人投資者參與外匯期貨、黃金期貨等衍生品交易,還需要面對每天各國不斷對外公佈的經濟數據,這些數據對於外匯、黃金價格波動的影響有大有小,作用時間有長有短,個人投資者往往難以判斷。因此,缺少專業經驗,無法跟蹤市場信息,難以形成價格預期,個人投資者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很可能招致慘痛的損失。
雖然隨着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個人投資者在互聯網上很容易找到金融機構對外匯、黃金走勢的預測,但這些機構出於對其自身利益的保護,多數預測在具體結論上都採取保密措施,而一些諮詢式的預測機構,在其發佈的預測中通常會加上“假如、如果、可能、也許、基本上、不排除”等在時間、方向上留有較大靈活性的詞語,並同時聲明觀點僅供參考,投資者自行承擔由此產生的虧損風險。由此,外部專業投資建議也難以提升個人投資者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水平。
值得個人投資者注意的是,資產價格在市場中總是波動的,無論在工業化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都是宏觀經濟領域的突出現象,比如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日本近年的股市(包括整個經濟)危機、美國近年網絡泡沫以及墨西哥、俄羅斯、巴西等國的貨幣危機等。因此,房產的價格永遠都不會只升不降,房產的長期、持續上漲往往意味着價格“泡沫”。當市場由於某種原因形成對房產價格上漲的強烈預期時,投機者就會在這種預期的推動下將資金注入,房產的價格就可能持續上升,但其直接原因是市場的過度投機。資產泡沫不可能長期存在,一旦泡沫破滅將會對經濟產生巨大危害,且持續時間越長,泡沫破滅時對經濟的危害越大,對於投資者的影響也越嚴重。
因此,對於資產投資,特別是複雜的金融衍生品投資,個人投資者應控制風險,理性參與。
(作者:周天芸 編輯:洪曉文)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