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保持對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犯罪的高壓態勢,上半年起訴該類犯罪343人

據介紹,檢察機關辦案發現,此類犯罪主要呈現幾個特徵。

一是非法集資手法多樣、迷惑性強。有的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不瞭解“區塊鏈”、股權投資、私募等“高大上”概念或“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實施情況,打着“投資贈送養老服務”的旗號實施非法集資;有的以貼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旅遊、養生、家政等服務爲噱頭,私設資金池非法集資;有的甚至針對不同老年人精準“畫像”,分類設計非法集資模式,引誘老年人入局。

二是“以房養老”非法集資犯罪風險更高。有的不法分子瞄準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將高風險理財項目等包裝成安全可靠且能獲取高息的投資項目,誘騙老年人辦理個人房產抵押並將抵押款用於項目投資;“爆雷”後,抵押房產被處置變現,導致老年人不僅拿不到高息,反而陷入無家可歸、揹負鉅債的境地。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貸款中介、助貸機構幫助不法分子尋找老年投資者,聯絡小額貸款公司、信託公司等出資機構,並居中撮合雙方簽訂房產抵押借款合同,甚至幫助老年人虛構、僞造與自身資信狀況不符的貸款材料,陪同出資機構實地查看抵押房產、辦理抵押登記手續、代償抵押利息等,淪爲不法分子非法集資幫兇。

三是追贓挽損難度較大。該類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將吸收的資金用於個人揮霍,或者填補投資虧空,案發時資金鍊斷裂,贓款贓物無從追繳。有的不法分子通過操縱多個賬戶層層劃轉資金,將吸收資金匯聚到第三方支付平臺形成“黑箱”,並在資金走向上作技術處理以逃避偵查,導致追贓挽損困難。尤需注意的是,部分受害老年人在錢財損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未及時報警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救濟,或未妥善保存收據、合同等關鍵證據,增加了司法機關追查涉案資金難度。

檢察機關提示: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廣大老年朋友要注意增強反詐意識,對“高額返利”“千載難逢”等說辭保持高度警覺,不信“大餅”、不貪“小利”,多瞭解社會熱點、金融知識、國家政策等,選擇正規機構、渠道開展投資理財活動,自覺遠離非法集資,切實捂緊自己的“錢袋子”。

紅星新聞記者 祁彪

編輯 潘莉 責編 馮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