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號立冬,記得:一不出、二不做、三要吃,抵禦嚴寒好過冬

“斗轉星移,節氣更迭向前。”翻看日曆我們能夠看到,今年的公曆11月7日,農曆十月初七這天將迎來立冬節氣的交節時間。

立冬節氣可不一般,它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還是我國古代社會“四時八節”之一。立冬一到,標誌着秋季的結束和冬季的開始。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北”方向,同時太陽的位置也剛好到達黃經225°。屆時,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逐漸減少,氣溫逐漸下降,像哈爾濱等北方地區開始出現降雪的天氣了。在古代,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爲四立,古人是把它當做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來過的。人們常在立冬這一天慶祝,比如,北方地區的人們通常會在立冬這天吃餃子,南方人則喜歡吃雞鴨魚肉,還有些地方有吃糕和大蔥等習俗。老話說“立冬會進補,來年能打虎”,節氣由霜降過渡到了立冬,同時也是秋季過渡到了冬季,我們人也要順應時節的變化,採取一些行動,保護體內的陽氣,提高禦寒能力。

11月7號就立冬了,當天不論多忙,記得:一不出、二不做、三要吃,抵禦嚴寒好過冬!一、“一不出”1、陽光不出來不出門立冬是冬季裡的第一個節氣,立冬過後,天氣將逐漸變冷,人們的作息時間也應該進行一下調整而順應節氣的變化!在《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古人認爲,冬天的三個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當此時節,水寒成冰,大地龜裂,人應該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時起牀纔好,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妄事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安靜自若,好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東西,把它密藏起來一樣;要躲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的氣候而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所以,立冬到了,我們應該順應時節的變化,早睡晚起,對於那些不用上班的老人們來說,最好是等太陽出來後再起牀出門。

二、“二不做”1、立冬過後頭髮不幹不睡覺很多年輕人,白天上班比較早,因此有晚上洗頭的習慣,尤其是女性。但是,提醒大家,立冬一到,天氣明顯比之前要冷得多,我們晚上洗頭不能太晚,不容易乾透。如果我們晚上洗完頭不幹就入睡的話,溼氣進入頭部容易引起頭痛甚至是感冒等一些不適,反而對身體健康不利。2、立冬過後晚上不要露腳睡覺到了立冬就是冬天了,即便再不冷也要比之前的也有要低。因此,這時候我們要注意防範寒氣入體。所以,提醒大家,立冬過後,我們晚上睡覺,最好 不要將雙腳露在被子外面,否則很容易讓寒氣進入體內,容易傷關節。三、“三要吃”立冬不僅是節氣,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古人時,有立冬吃餃子的、有釀黃酒的、吃甘蔗的、有炒香飯的、有吃大蔥的、有熬草根湯的,還有殺雞宰羊的。總是立冬就是要吃,吃的好才能強壯身體,抵禦嚴寒。不過,我們不能老是雞鴨魚肉,還有搭配一些別的食物來使營養更均衡。例如,下面這三樣:第一樣:蘿蔔老話說“冬吃蘿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冬天我們不論是羊肉也好,還是吃牛肉也好,最好是搭配蘿蔔一起吃。因爲,蘿蔔有下氣消食、助消化的作用。並且,這個時候的蘿蔔不僅非常好吃,還脆爽多汁,營養充實。第二樣:牛奶純牛奶不僅能夠給我們人體補充蛋白質和鈣,還含有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從而轉發成熱量,強健身體、幫助身體禦寒。

第三樣:吃黑色食物在民間有“冬吃黑,黑入腎”的講法,意思是說,冬天建議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冬天的腎好陽氣才能足。比如,立冬後我們可以多喝“黑米粥” ,還可以多吃一些吃黑芝麻,它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能幫你加速恢復身體熱量,增強免疫力!總之,11月7號就立冬了,提醒大家不論多忙,也要牢記:一不出、二不做、三要吃,遵守老傳統,抵禦嚴寒好過冬!#立冬有哪些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