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億的大網紅,扛不住了!

故事越來越不好講了。

文 | 華商韜略 志澤

中國人兩次發明了傘。

一次在上古時期,最早的遮陽傘。

一次在三千多年後,最時尚的奢侈品。

【網紅新銳】

2022年4月9日,一份申請港交所上市的招股書,震動了市場,也顛覆了人們對所謂傳統產業的認知。

這家名爲蕉下的招股企業,業績增長實在太快了:

2019年到2021年,很多消費品企業都因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但蕉下的營收從3.85億元飆升至24.07億元,三年增長了五倍還多。

比業績漲得更快的是其公司估值。2021年,蕉下的估值才1億美元左右,但一年後這一數字直升30倍,變成30.26億美元,約合217億人民幣。

更關鍵的是,這家公司非常年輕,但卻從事着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業務。

它的起家業務是一把傘。

中國傘業第一巨頭天堂傘,從創建到26億年銷售額,花了31年。

但蕉下從零做到24億年銷售額,只用了8年。

按行業慣例,在2013年做傘,絕對是瘋了。

這是個妥妥的過剩市場,有行業報告描述制傘業,是用廉價勞動力和手工勞動,硬堆出來的市場。

浙江崧廈,中國傘城,年產值超百億,全球三分之一的傘產自這裡。但當地老闆對這個行業的一致看法是:

做傘真的不容易。

制傘高度依賴手工,只能留住40歲以上的工人,年輕人避而遠之。這裡九成以上的企業在打價格戰,大多數企業,一把傘的價格是:

不到十塊錢。

但蕉下,將一把傘賣到了接近200元。

在崧廈,一把傘的毛利率大多隻有5%。而蕉下招股書披露,其2021年傘具品類的毛利率是59.5%。

差不多是同行的10倍。

如此暴利,它的產品卻是爆賣。

2013年5月,蕉下的第一批產品5000把小黑傘在天貓首發,兩小時售罄。在ebay上,二手小黑傘的價格甚至還被炒到原價的好幾倍。

靠着如此高價的火爆,2018年的618大促,蕉下一舉超越天堂傘,成爲中國傘具銷售冠軍。

2021年,光靠賣傘,蕉下就創下約5億銷售額。

更讓同行羨慕嫉妒的是,靠傘出道之後,蕉下對年輕消費者的影響力不斷破圈。

近幾年,它的產品線從防曬傘到防曬衣,再到戶外全套設備,所到之處,爆款頻出,以至於有消費者喊話品牌,慢點出新品:

“等等我的錢包!”

【靠傘突圍】

“我們要打造生活新美學。”

這是蕉下創始人馬龍經常說的一句話,也被視爲其持續成功的法寶。

生於1988年的馬龍,是個標準的學霸。他在華東理工大學讀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學學士,2011年畢業後,又拿到香港理工大學讀研究生的機會。

馬龍去了理工大學就讀,但最終棄學從了商。因爲他從上大學之後,除了研究高分子材料,也在研究如何賺錢,並且瞄準消費升級走向細分與個性的趨勢,進行了創業實踐:

在此之前,國人的消費升級,主力是大件,如住房、汽車、大家電。但馬龍找到了新的切入點:切入小家電市場,做省事、美觀的“懶人伴侶”。

看年輕人懶得做飯,馬龍創立了“飯來”,專做自動烹飪機,能自動炒菜,爲用戶定製食譜:

“要打造千萬家庭的未來廚房!”

看年輕人懶得清潔,馬龍創立了“唯物倍佳”,先做洗臉機,後來賣電動牙刷、捲髮器,甚至面膜和定妝粉:

“研發這款洗臉機,就是要顛覆行業錯誤!”

但這些雄心勃勃的創業大多平淡收場,直到2012年,在香港上學的他看到新的商機。

香港人講究登山,過年尤甚,因爲爬山象徵“步步高昇”。

馬龍看到,時尚女性戶外活動時喜歡搭配小衆品牌,凸顯個性,防曬搭配尤其受歡迎。

據傳,當他看到背愛馬仕包的女性,包裡放着不到二十塊的廉價遮陽傘,畫面極不協調,立即產生一個念頭:

能不能做一款奢侈品般的遮陽傘,專門給愛美女士用?

說幹就幹,馬龍當即找來比自己大四歲的發小,在諾基亞西門子公司研發通信技術的浙大學霸林澤商議。兩人規劃近半年時間,一致決定:

向防曬賽道進軍!

打定主意後,馬龍當即從香港理工大學輟學,與林澤回到杭州創立減字科技公司。一年後創立品牌蕉下,意爲芭蕉葉下,清涼避暑。

馬龍心思縝密,擅長觀察,內地早就有成熟的遮陽傘市場,但他一眼看透舊市場的軟肋:

這些又笨又醜的傘,哪有女人味?

他想要的不是傘,而是一款:便攜拍照背景牆。

馬龍做的傘,外層用黑色,內飾則用水果和花瓣,做成行走的網紅打卡點,並在產品配文中寫道:

“花、景交相疊繪,重現詩意雅趣。”

再是減重,蕉下把傘做到300多克重,在傘包加上兩根抽繩,拎挎都能用。

過去的遮陽傘普遍使用按鈕式開關,馬龍堅決要做成推拉式,理由是:

這樣才優雅。

結果小黑傘大獲成功。2013年,初代銷量一舉超過10萬支。次年,二代銷量突破40萬支。

本來在性價比上,天堂傘能吊打蕉下。

蕉下的小黑傘,一把差不多要200元。同期,天堂傘一把同樣結構的雙層三折遮陽傘,價格只要50元左右。

但蕉下勝在顏值。彼時天堂傘的防曬傘售價便宜,卻笨重簡陋,在評論區被買家吐槽:

“女朋友說,這傘比我還醜。”

天堂傘瞄準大衆市場,注重佔有率,不同渠道的價格體系卻混亂,被批評“網購不如超市便宜”。

馬龍則毫不掩飾做網紅爆款的野心:

“我們產品的時尚感,天然適合線上營銷。”

成立初期的三年裡,蕉下堅持只在線上銷售,2016年纔在上海開設首家旗艦店。爲了擴大網紅效應,他們還邀請陳喬恩,迪麗熱巴,歐陽娜娜等當紅明星爲品牌代言,目的是:

打造年輕人的第一個明星同款。

明星加持之下,蕉下殺出一片遮陽傘的高端市場。2015年,靠小黑傘的爆紅,馬龍拿到第一筆融資,紅杉中國的586萬美元,蕉下估值一舉來到2900萬美元。

這樣的成績,讓傳統傘業老闆妒忌:

“在蕉下面前,工廠型企業要思考,如何做品牌附加值。”

【押注擴張】

2017年,正在蕉下業績蒸蒸日上時,馬龍卻陷入焦慮,原因是:

沒有安全感。

小黑傘上市以來,馬龍死磕顏值,他把傘重壓縮到99克,只有半個蘋果重,比手掌還小,可以放進口袋裡,稱爲膠囊傘。

但卻終究避不開一個痛點,傘這種商品,太低頻了。

傘做得再好,也不會有人買一大捆備在家裡。何況蕉下的客羣還窄,創業以來,只鎖定了一個目標客羣:中產以上的年輕愛美女性。

天花板如此之低,還有人來搶蛋糕。

蕉下爆火後,市面上立馬涌現一批小黑傘的低價仿品:

“到處都能買到假蕉下。”

即便他四處訴訟維權,山寨也依然洶涌。而且,訴訟也往往是贏了官司,輸了精力。裁判文書網顯示,浙江的擺渡傘業因擅用蕉下的琉璃傘圖案被判侵權,被判賠償蕉下,金額是:

22000元。

這讓馬龍進一步看到蕉下的危機,而現實的壓力也撲面而來:2017年,在與基石資本的融資對賭中,馬龍未完成業績承諾,蕉下不得不轉讓約17%股權給後者。

當時新消費如火如荼,發改委披露,中國全年線上零售額增長超30%,蕉下卻困在一把傘裡。

焦頭爛額的馬龍,拿出當年賭贏爆款傘的洞察力,把賽道里的產品都賭了一遍。

蕉下產品線因此被快速擴充到所有物理防曬產品:袖套、帽子、防曬服、口罩、墨鏡,有什麼做什麼。出人意料的是,這些賭,他幾乎都贏了。

2019年,他乾脆將品牌標誌改爲“b/u”,上下構圖指代防曬產品與用戶。

兩年後,馬龍再次出手,利用蕉下已經建立的品牌心智,將品類擴張到內衣、馬丁靴和保暖服飾,同時將產品線從夏季做到全年,從戶外做到戶內,從年輕女性延伸到全體消費者。

與此同時,蕉下還在開曼羣島註冊了公司,計劃繞開A股的複雜審批,快速奔赴港股上市。

從當時的數據看,蕉下的轉型相當成功。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其服裝品類收入從304萬元狂飆至7.92億元,超越傘具成爲其第一大業務。

然而蕉下的上市卻相當不順,2022年,公司兩度遞表港交所,兩度失效。某方面說,也是沒有趕上新消費的末班車,當其遞表之時,二級市場的新消費已快速“降火”歸於平靜。

上市不成,蕉下重新定義自己爲“輕量化戶外”品牌,並且找來周杰倫等明星站臺代言,進一步拉昇品牌,但整個大環境,對其高端路線,卻也是越來越不友好了。

【爆款難繼】

馬龍崇拜喬布斯。

2012年7月,唯物倍佳洗臉機進軍大陸市場,在天貓渠道一度火熱,引來大批劣質山寨產品。被問及如何應對山寨競爭,他的答覆是:

“你見過iPhone會去和山寨機競爭嗎?”

他學喬布斯死磕產品。做防曬服,顛覆行業慣例,在後頸開透氣網;做遮陽鏡,用可回彈材料,能自適應消費者臉型。

蕉下的傘被優化到薄如卡片,挎在身上如同相機包,有用戶感嘆:

“傘和手機一樣大!”

但不同點是,iPhone的山寨機從未真正衝擊iPhone,但蕉下的對手們可以。

從2016年至今,蕉下母公司減字科技的立案記錄有340條,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

侵權糾紛。

那些馬龍精心設計的爆款商品,被工廠換個名字,就用幾十塊掛到電商平臺上。這些年馬龍苦心輾轉,更換品類,與這點脫不開干係。

原因是,蕉下缺乏高壁壘的技術門檻,品牌也談不上有護城河。

2022年蕉下遞交招股書後,人民網連發質疑:

“蕉下的官網,‘科技’二字頻出,但含量到底如何?”

馬龍的成名戰是小黑傘上的自研L.R.C塗層,號稱防曬黑科技,遮陽效果遠超普通黑膠塗層。

但有科技博主對比蕉下、天堂傘等多款防曬傘,結論是,蕉下與天堂傘的UVA(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阻擋率,差距只有0.1%,蕉下艱難勝出。

但價格上,蕉下是天堂傘的四倍左右。

如再深究,馬龍擅長以快制勝。

招股書揭示,蕉下的成功秘訣是獨到的精選單品方法論。具體來說,馬龍只做一件事,觀察精緻消費者,有什麼需求還沒滿足,有就解決掉,再找下一個。

蕉下品牌也沒有自己的廠房,不購入原材料,而是指揮代工廠買入原料,按訂單生產,做好以後,蕉下買入成品,再走自身渠道賣給消費者。

小黑傘毛利率十倍高於同行的原因,除了高售價就是,沒有重資產拖累。

爲了快速爆賣,2021年,蕉下合作了超600名KOL/KOC,商品信息遍佈網絡。公司對外表示:“我們解決了消費者的普遍痛點,也能實現規模經濟與運營效率。”

2024年以來,蕉下連打營銷牌,先簽約明星楊冪爲品牌代言人,又發佈防曬衣行業標準,想掀起新一輪戶外消費熱潮。

但一些消費者的說法卻是,炒作設計和概念,依靠互聯網流量,韭菜一波一波地割。

可即便這樣,蕉下的未來也是挑戰大於機會了。

核心是,它的造牌模式,開始與當下的消費大環境格格不入。

這兩年,新茶飲上市集體受阻,逸仙電商、三隻松鼠等市值一路滑落。“雪糕界的愛馬仕”鍾薛高跳樓式甩賣,高端雪糕售價,從60元降到2.5元,直到老闆開始賣紅薯。

2023年,新消費行業融資額同比下滑了41.4%。道理也不難懂,以消費升級爲賣點的新消費在過去幾年飛得太快,但消費環境變得更快。

蕉下同樣也是扛不住了,不但推出了更多低價位產品,而且頻頻開始各種活動與打折促銷,加速卷向價格競爭。

當整個消費都在強調性價比,沒有iPhone的價值卻想要Phone的價格,也就更難了。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