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住房發展報告:單價過2萬城市南方8個北方僅2個

(原標題:2020中國住房發展報告房價水平南高北低”,單價過2萬城市南方8個北方僅2個)

本報 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道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樓市也短暫出現過“冰封”,後來隨着復工復產而逐漸恢復正常。截至目前,房地產開發投資數據、銷售面積紛紛由負轉正,象徵着樓市強勁的恢復能力

12月21日,《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發佈。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住房市場經歷了先降後升的“V型”變化,在嚴重外部衝擊下實現快速恢復,樓市穩定對“六保六穩”發揮了關鍵性貢獻。隨着房地產開發、銷售等活動的恢復及其對相關經濟社會活動的帶動,對於減緩就業壓力、緩解財政支出壓力都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

報告預測,在沒有重大政策轉向和新的外部衝擊以及疫情顯著好轉的情況下,中國樓市總體將延續平穩,但其結構性潛力仍在。預計2021年中國樓市將繼續延續平穩恢復的態勢,房地產租賃市場將有所改觀,保障性租賃市場的步伐也將會進一步加大。

疫情對樓市影響幾何?

報告認爲,新冠疫情雖對樓市造成強烈衝擊,但政府和市場各方均有效韌性應對,決定了中國樓市出現收斂性恢復。2020年,全國住房價格增幅經歷了下降、回升和企穩的過程,截至2020年11月,房價平均水平突破萬元大關,全國房價平均爲10071元/平方米,同比增長7.9%。1-11月,全國住宅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皆超過2019年的同期水平,房地產和住房開發投資恢復到中高速水平。

不過,受疫情發生及擴散傳染影響,過去比較繁榮的中部地區出現“塌陷”。從四大區域來看,住房開發投資和銷售上,中部地區下滑最爲嚴重,恢復也最慢。2020年1-6月,中部地區住宅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分別爲-2.9%和-14.1%,在四大地區中下滑幅度最大。2020年1-11月,中部地區住宅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分別爲5.0%和-1.4%,雖然相比上半年有所好轉,但增速明顯低於其他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

分析其原因,報告指出經濟的基本面、政策與制度決定了樓市的收斂性恢復。中央抗擊疫情的政策措施果斷有力,疫情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並取得決定性勝利,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統籌有序推進,爲樓市恢復創造了基本前提,寬鬆的宏觀政策以及監管漏洞對樓市產生了外溢效應,但基礎制度沒有徹底改變,決定“炒房”的動力仍在,上政策與下對策博弈導致總體穩定局面波動。

此外,地價資金也對樓市收斂性恢復有助推作用和直接影響。土地方面,2020年初以來,當月土地成交價款出現較大幅度變動,2月份同比增速下滑幅度較大,但3月份態勢扭轉,同比增速由負轉正,4月份進一步爆發式增長,在5-10月份同比增長始終爲正,個別月份增速較高。其中7-10月份,當月土地價格出現快速上漲的過程。資金方面,在房貸整體趨緊、局部鬆動、房貸利率有所下調的背景下,2020年商業性房地產貸款餘額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長率。

南北差異依然突出

對於過去一年房價的區域變化,報告認爲房價水平區域差異大,東部地區領先,中西部地區並進,東北地區墊底。就二手房價格來看,東部地區房價絕對大幅領先,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非常接近,約爲東部地區房價均值的一半,東北地區均價在四大區域中最低。

南北方房價水平差異依然突出。2020年11月,北方地區除了北京、天津2座城市外,其餘城市房價普遍低於20000元/平米。南方地區則與北方地區明顯不同,深圳上海廈門三亞、廣州、杭州、南京、蘇州等多個城市房價水平高於20000元/平米,其中深圳、上海和廈門超過了40000元/平米。

報告認爲,中國城市房價水平的“南高北低”分化格局與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南強北弱”、經濟南北差距擴大密切相關,城市的GDP、人口規模和人均收入因素是決定住房需求的核心因素。部分地區投資投機需求的涌動催生出樓市恢復過程中的局部過熱,許多核心城市和城市羣,如粵港澳大灣區成爲本週期內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追逐的重點,部分城市出現過熱苗頭。不過,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中國住房發展報告》主編倪鵬飛表示,南北方地區在房價上的差異並沒有其在競爭力上的分化明顯。

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樓市總體有望延續平穩。從總體上看,預計2021全年商品住房價格同比增幅可能會下降維持在5%左右,商品住房銷售面積同比增幅可能將保持正增長並再創歷史新高,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也將會有所下降,持續保持在7%左右。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羣復甦較好甚至出現過熱,其他城市復甦較慢,部分城市甚至陷入衰退,分化可能有所擴大。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