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暗戰香港
十年前的早春,阿里和京東幾乎同時啓動赴美IPO項目,爭奪“中國電商第一股”。雙方短兵相接,爆發了一輪輪公關和搶人大戰。
十年後的初秋,零售風雲早已鉅變,雙方又在一度遠離電商戰火的香港激烈碰撞。
先是淘寶宣佈投入10億元,從10月開始的一項新福利——香港地區滿99元限時包郵,試運行三個月,覆蓋全部輕小件商品。
京東也針鋒相對:其在近期宣佈,香港地區用戶可享受自營滿299元免運費送上門服務(免運10千克),覆蓋3C、家電傢俱、服飾美妝等自營全品類商品,最快次日達。
無論淘寶還是京東,都宣稱自己這波包郵嘗試並非“淺嘗輒止”,而是未來長期計劃的一部分。在香港本土零售額已持續六個月下跌時,兩大內地電商巨頭卻突然加碼,或許是東方明珠的零售生態發生長遠變化的開端。除了消費者,一些跨境電商從業者告訴騎鯨出海,在包郵的短短半個月內,就感受到了巨大的變化。
廝殺於彈丸之城,背後更藏洶涌。
香港第一戰:拼物流
對跨境電商從業者來說,香港一直是個充滿矛盾的地方。
一方面,香港具備成爲跨境電商天堂的一切條件:截至2023年底,香港人口約有753萬,平均月收入29715港幣,人均GDP排名全世界第18名。同時,香港陸地面積僅有1105.6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的十五分之一。
“人多,錢多,人口密度大”,對應的跨境電商標籤就是“客戶多,購買力強,好配送”。再加上香港地處大灣區,毗鄰深圳、中山、珠海幾大倉儲、物流中心,香港具備從80年代的購物天堂,進化爲跨境電商天堂的一切條件。
但限於本地極爲發達的線下零售業,加上海關流程及人力成本,香港的電商發展遠沒有想象中繁榮。
根據香港統計處數據,2024年7月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比僅爲7.8%。即便擴展到今年前七個月的數據,網上銷售佔比也僅在6.4%-8.5%之間浮動。作爲對比,內地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佔比已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7.6%。
在香港讀書的內地學生波比告訴騎鯨出海:“相比於內地大學生喜歡網購,香港明顯網購更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香港快遞速度實在太慢,而且很容易在轉運過程中丟件。”
正如波比所言,港人苦快遞太慢久矣。
經常來往內地的港人Wendy就表示:“用淘寶購物後,物流從北京、上海到深圳只要一兩天,但從深圳集運倉發貨,仍然要一週甚至半個月才能在香港收到貨。從物流效率上,從深圳到香港,似乎比到新疆還遠。”
除了速度慢,寄往香港的貨物還很容易丟件。
據波比透露,香港的平郵件一般要半個月才能收到,期間沒有物流信息可供查詢。貨物達到後,小的文件塞信箱,大件就扔張卡片在門口,要求幾日內去郵局自提。“反正自從下單,你只能祈禱別丟件,因爲快遞到哪裡了,什麼時候到,到哪裡去取,你都一無所知,丟件投訴也沒人會理你,購物體驗極差。”
糟糕的物流體驗,嚴重影響了香港電商市場的發展,也讓阿里和京東在香江相遇的第一戰,打成了一場“物流戰”。
去年雙11前,京東快遞升級港澳快遞業務,實現了最快四小時送達,送貨上門及夜間派送等。物流升級後效果立竿見影,今年京東“618”期間,京東在港澳地區銷量同比增長了300%。
京東率先出手後,淘寶也迅速給出了迴應。去年11月,淘寶香港站推出淘寶Plus服務,爲指定商品提供滿額包郵至香港的服務。今年8月,淘寶將這項服務範圍擴大,在香港推出“大服飾包郵”,數千萬款淘寶商品可免郵費運至香港。
進入今年10月,淘寶和京東的物流戰進一步升級。淘寶剛在9月26日官宣,將投入10億元上線“滿99包郵香港”,適用商品數量超過10億,覆蓋全部輕小件品類。到貨時間從原來的3-10日,縮短至3日-4日。
京東緊接着就在9月30日官宣,將投入15億元,推出自營滿299元送貨上門服務,服務範圍包括電子產品、家電傢俱、服飾美妝、寵物用品等自營全品類商品。時間也縮短,最快次日達。
淘寶投10億,京東就投15億,淘寶配送3到4日,京東就搞次日達。隨着兩家巨頭的香港物流戰愈演愈烈,不少跨境賣家反而佔到了便宜。
中小型賣家:風向變了
在以往,中小型跨境賣家“薄利多銷”的盈利模式,在香港根本跑不通。
深圳賣家阿標提到:“在淘寶、京東包郵補貼之前,商品運往香港的郵寄成本奇高,一些客戶即便想網購小商品,也會對高昂運費望而卻步。又因爲物流速度慢,每一單成交時間拉的很長,銷量也上不去,導致生意很難做。”
在包郵政策之前,阿標這樣的小賣家最常用的快遞方式是集運。
所謂集運,是指小商家們先統一將商品發往集運倉,出倉後安排不同車輛進行派送。
按照菜鳥官方集運收費標準,0至20千克的商品,首重17.5元/千克,續重4.3元/0.5千克。換算下來,一件10千克的貨品,官方集運價格就要94.9元。如果買家想送貨上門,要加20港元的住宅附加費,若是偏遠住宅,還要再加20港元的附加費,運費一共134.9港元。
“一套桌椅可能就值幾十塊,如果不包郵,到香港運費就要上百,一來一去就賺不到錢了。”阿標表示。
如果買家嫌運費貴,還有一種費事的辦法——北上取件。
有些買家爲了省運費,會選擇深圳羅湖、福田等口岸的代收處代收,然後從香港過關北上取快遞。據阿標透露,大促過後,深圳各個口岸的快遞店,經常被寄件取件的香港人擠爆,取的大都是一些小件。
“反正原先香港網購,要麼花錢,要麼費事,銷量很難上去。而包郵之後,很多原先嫌運費貴,怕麻煩的客戶都來諮詢下單,我們也更有錢賺了。”阿標告訴騎鯨出海。
當然,在真正利用“99元包郵香港”賣貨後,阿標發現還是有一些點需要注意。
比如淘寶規定,參與99元香港包郵的訂單,跨境運輸方式要選清楚是官方直運還是官方集運,官方直運是一次下單,直接運往香港,官方集運是先運往集運倉,需手動合單,再送至香港。兩者時效性存在差異。
其次,淘寶本次包郵的取貨方式只能選擇自提。“部分過重、尺寸較大的商品,儘管也可享受包郵,但客戶在自提時非常不方便,也會影響後續購買。”阿標表示。
另一個賣家需要注意的點是時間。
此次包郵,淘寶並沒有宣稱是永久包郵。淘寶天貓海外事業部總經理葉劍秋的官方表述是:“香港滿99包郵活動的推廣爲期3個月,預計投入10億資金提升香港消費者購物體驗。”
儘管帶有一定飢餓營銷的意味,但老賣家阿標也認爲:“一切都得看今年雙十一、雙十二,香港包郵能給平臺帶來多少新銷量,如果銷量不及預期,這波包郵福利可能就會取消,畢竟人家話沒說死。”
燒錢泥潭還是業績火箭?
無論是阿里、京東的宣傳口徑,還是後續跟進的一系列動作,都表明包郵只是未來“香港電商大戰”的開始。
比如與包郵政策一同更新的,還有退貨政策。很多跨境商家都提到,香港顧客除了擔心網購收不到貨,還擔心網購退不了貨。
在以往,香港要退貨回內地要交關稅,有些商品乾脆就不能退。很多香港客戶因爲怕退貨麻煩,都不願意網購。
而今年10月,淘寶推出了兩項退貨服務,一個是本地退,香港用戶購買帶有“本地退”標識的商品,只需把貨退至自提點,就能即時收到退款。另一個是跨境退貨,淘寶香港站的部分商品可跨境退貨,大約20%到30%的商品可在香港本地退貨。
雖然可退的商品依然有限,但至少爲商家補上了一定的退貨能力。
淘寶也宣稱,還會繼續砸真金白銀在香港建設物流體系。
菜鳥集團海淘出口物流部香港站總經理趙怡亮提到,從2018年開始菜鳥就在香港佈局分撥中心、菜鳥自提點、自提櫃以及本地物流車隊,截至目前,香港菜鳥自提點及自提櫃的數量已經增至800個,預計年底將增至1000個。
相比於淘寶往交易鏈下游的退貨發力,京東則選擇往交易上游的產業鏈砸錢。
今年618期間,京東物流在香港落地了首個供應鏈產業基地。該產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讓香港自營倉實現BC同倉(B端和C端同倉),通過常溫倉、恆溫倉等儲存區隔,滿足不同商家、產品的倉儲需求。根據京東物流數據,香港供應鏈產業基地的入庫單量已同比增長了超10倍。
儘管一個向上遊,一個向下遊發力,但淘寶和京東“包郵、砸錢、建廠”一系列大手筆操作的目標卻很一致——希望從香港市場找到增量。
京東和阿里兩大電商巨頭,當前都面臨着增長乏力的困境。
今年二季度京東收入僅增長1.2%至2914億元,創下京東上市以來單季度最低同比增速。阿里發佈的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也顯示,集團營收2432.36億元,同比增長4%,但淨利潤同比下降27%。核心電商領域,淘天集團GMV增長有些乏力,僅有個位數。
在國內業務陷入增長瓶頸時,阿里的國際電商業務卻異軍突起,同比收入增長32%至292.93億元,國際零售業務增長38%,旗下的跨境平臺Lazada也實現盈利。
再結合Temu和Shein在全球市場的迅猛增長,一進一退,“加速佈局海外”也就成了一門顯學。
而要想做好國際業務,搶佔國際化程度高但電商發展水平較低的香港,便成了關鍵一步。
因此,京東在宣佈初期向香港投入15億人民幣用於商品價格補貼、物流補貼及服務優化後,特別強調該計劃是“長期上不封頂”。
淘寶在上線包郵政策的同時,放寬了香港新用戶的註冊門檻,新用戶可使用Google、Facebook、AlipayHK及電郵賬戶登入淘寶,不再限定只能用電話號碼註冊。還特別宣佈每位香港新用戶都可以領取300元(人民幣)紅包。
兩家電商巨頭對香港拉新的決心可見一斑。
香港目前的電商佔有率雖然不高,但已入局的電商玩家卻不少,競爭可謂激烈。
第一類,香港本地電商平臺如HKTVmall、YOHO友和、士多Ztore等,依託本地超級市場和倉儲,早已在港內建立了堅實的用戶基礎。香港最大電商平臺HKTV Mall,共有40萬SKU,囊括美妝、家電、零食、日用品等。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在香港將軍澳、西環、屯門及大埔等地都開設了大型超市,還合作了超過400家街市商家。讓消費者買滿200元即可去門店提貨,買滿500元可送貨上門。時效性相比京東、淘寶還要更快。
第二類,亞馬遜、eBay等國際電商巨頭,依託香港自貿港的優勢,深受海淘消費者喜愛。香港作爲自由貿易港,擁有一般進口貨物免關稅、通關手續簡便、限制條件少等優點。因此,在香港用亞馬遜、eBay購買國外品牌的手錶、手提包、鞋子等產品,不僅價格相比內地電商更有優勢,還可以享受香港直郵(內地通常要轉運)的便利。
第三類,Temu和TikTok shop等新興跨境平臺,也正加緊搶佔香港市場。Temu半托管目前只開放了兩種資質入駐——內地主體和香港主體。香港主體申請不僅流程更簡單,還可以免除關稅、消費稅、增值稅,以及更低的所得稅。促使大批Temu半托管商家都申請了香港主體,無形中幫助Temu進一步打入了香港市場。同時,Temu還將香港倉建成了自己第三大倉儲中心,僅次於廣州倉、義烏倉,足見其對香港的重視程度。
阿里和京東的香港擴張之路,面臨“本地豪強、國外巨頭、獨角獸平臺”三股力量的強大競爭,不知是否會重複十餘年前內地的燒錢補貼大戰。對無數中小賣家來說,巨頭之爭總是一件好事,畢竟包郵、本地退、價格補貼、新客戶嚐鮮都意味着新的收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