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98%,3年燒光百億!昔日“生鮮一哥”跌落神壇,欠商家16億

引言:昔日“生鮮一哥”,燒光百億,夾縫裡生存。

不愛出門買菜的年輕人,在前幾年捧出了一個“外賣生鮮平臺”,出不了門的國人,在那一年也捧紅了一個“外賣生鮮平臺”。

一時之間,各種“生鮮配送”商家,遍地開花。幾乎每個中高檔的小區的樓下,附近1公里裡,都會出現這類型的商家的配送門店。

但還是那句老話:

當潮水褪去了,才知道誰沒穿衣服。

曾經是線上生鮮超市行業領頭羊的——每日優鮮,就在這場潮水中,被撕開了遮羞布,跌落神壇。

1人燒光142億、營收越多越虧錢、全面關停、拖欠工資和貨款、線上解散員工、董事長被質疑跑路......

這就是昔日“生鮮一哥”混了10年的成果。

年輕人不去菜市場,捧出一匹“百億黑馬”

結果暴跌98%,董事長被傳疑跑路

而說起“線上生鮮”生意的崛起,其實有一部分原因和2020年間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聯繫。

但是這個原因並不是絕對的,2020年的時代背景,不過是爲了這場生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罷了。

圖爲:網友爆料

因爲回憶起這幾年關於菜市場的話題,不再是哪個攤位和哪個攤位的老闆,又爲了搶顧客吵起來了,也不再是菜市場攤主之間爲了搶流量最好的地段,而大打出手的了。

不得不說,時代確實是發展了,因爲如今的菜市場,整體平靜得可怕。

圖源:小紅書網友@RAIN DUCK

這樣的平靜,不僅僅是指攤主之間的矛盾平靜了,而是指菜市場的經營環境,平靜得可怕。

以前的菜市場,經常會看見一羣父母帶着自己的小孩穿梭於各大菜肉攤位之間,爲了幾毛幾塊的價格,和攤主嬉皮笑臉着討價還價。

直到價格談合適了,才從口袋摸出零零散散的票子結算,纔算正式結束這場交易,緊接着,再拎着大包小包的菜品,繼續前往下一個攤位。

周而復始,直到買完這幾日所需的伙食。

圖源:網友@果不其然

雖然現在的菜市場,看起來仍然充滿了人間煙火氣的模樣。

但是菜市場的“人間煙火”,正在隨着“年輕人不愛逛菜市場”的話題,正在慢慢的“熄火”了。

圖源:網友@RAIN DUCK

因爲很多不再去菜市場買菜的年輕人表示,去菜市場,只要攤主們看到你臉上寫滿了好騙,那眼睛都開始發亮了。

根本沒標明價格的菜品,全憑攤主一張嘴,一樣的辣椒,明明上一個攤主還是3.5元/斤給大媽的,換個“看上去就不太聰明的人”問價的時候,就敢叫價4.5元/斤。

圖源:網友評論截圖

雖然騙來騙去,都是幾塊幾毛的生意,但是這種“被當水魚看”的感覺,誰都會反感。

因爲除了年輕人,不少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稱爲“水魚”。

圖源:網友評論截圖

小錢怕長算,菜市場攤主的流水還是大得驚人的。

就像之前“顧客支付100元,她裝進口袋,再用攤檔抽屜裡的錢找給顧客……”的大媽,一年半,偷了攤主30萬元營業款”的奇葩新聞一樣。

除去一些真的拿自家的菜出來賣的農民,一些菜攤主能創造的經濟價值,可以說不小。

圖截取自媒體報道內容

所以說,積少成多。對於這部分“黑心”的攤主而言,他們的經濟收入可以說是靠“韭菜”支撐的。

當然,也有明碼標價的攤主,但是作爲涉世未深的“買菜新人”,沒點水平還真找他們不到。

所以,避之不及的年輕人,開始“放棄菜市場”,奔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網上買菜”。

而每日優鮮,正是誕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的一批黑馬,這批黑馬,甚至是在該市場還是一片空白的時候,就開始策馬奔騰了。

自2014年創立開始,每日優鮮便備受資本青睞,像騰訊資本、聯想創投、高盛集團等巨頭都蹭對其進行過投資。

成立5年後,就以超1500個配送倉庫,增長69%的營收,跑贏了當時同賽道玩家,成爲了行業的銷冠,

截止2021年上市之前,就已經獲得近100億元的融資。

圖截取自每日優鮮的企業年報

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後,便變成爲股盤中的一批黑馬,用“生鮮第一股”的頭銜,證明了自己資本寵兒的地位。

成熟的產業鏈、品牌知名度、合理的員工薪資待遇......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錢途無可限量”。

但還是那句,哪一個行業老大跌落神壇之前,不會說故事?故事說得有多好聽,打臉的時候就會有響。

因爲就在上市2年後,像做資金盤的一樣做生意的每日優鮮,把自己的“盤子”給砸了。

在崩盤的時候,市值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從200億跌至3億,暴跌98%。

圖爲2022年5月17日,每日鮮優的股市走向

難道做大做強,做跑路纔是資本的盡頭嗎?

因爲曾經的“生鮮一哥”。不僅接連被爆財務報表作假,資金鍊還斷裂了,董事長也疑似跑路了。

前員工被拖欠上萬元的工資,到現在還沒拿到。

大量供應商被欠款共計16.52億元(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有的人還被拖欠了5.6萬元的運費,有的客戶被欠400多萬。

圖源:網友評論截圖

每天都燒錢,昔日“生鮮一哥”倒下了

盒馬差點栽跟頭,美團和京東開始加碼

正所謂“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

所以當這個原本的空白的市場,被慢慢發掘的時候,瞄準這個風口的資本家都開始摩拳擦掌了。

雖然每日優鮮背後有着強大的資本圈在支撐,但是光鮮的背後,其實是“底褲”都是破洞的。

圖爲:每日優鮮在納斯達克上市

因爲生鮮平臺這點玩意兒,看似都是幾十塊錢的事情,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燒錢。

沒點家底,真的扛不住。所以,每日優鮮的暴雷,其實早有端疑。

雖然時至今日,一些頭部商家,仍然在佈局自己的市場份額,希望在這個市場進行深耕。

圖源:網友@Oy

但都現在還在這個領域的,幾乎是一些“家大業大”,錢包裡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動的行業巨頭。

例如淘寶、山姆、盒馬等頭部商家,在近期又繼續加碼佈局了自己的“閃送”服務。

除此之外,在今年10月,美團也對外宣告,開始落實閃電倉計劃,按照這個計劃的佈局,在未來的3年內,美團將新增7萬個閃電倉。

就在美團宣佈自己的“閃電倉計劃”的前一個月,另一個頭部電商平臺京東,也在北京開了自己的首個前置倉,目前已經投入運營。

看來,這羣曾經靠物流打通天地線的商家,都開始繼續在這個賽道上持續加碼,希望把“網上買菜”變成自己的二級市場了。

而這樣的二級市場,離不開“社區網絡銷售”的佈局。

因爲不管是打造“閃電倉”還是“前置倉”,其實本質上都是通過強大的“社區網絡”,把產品和顧客鏈接起來。

這些“社區網絡”,可以實現24小時直達、隔天配送、當日達。而“生鮮類”的配送,在這些“社區網絡”中,可以說是更講究銷量的品類。

看到這裡,是不是就明白了前文說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燒錢的概念了呢?

畢竟時間就是金錢,想要縮短時間,那錢就必須到位。

曾擁有超1500個“前置倉”

營收60億,如今全變成了泡沫

因爲當初,每日優鮮這批黑馬,其實正是瞄準了80後、90後這羣消費新勢力,不願意去菜市場,反而喜歡前往超市、商場等地方購物的現象。

所以,每日優鮮創立的初衷,是讓人可以像網購一樣,下單生鮮後,在家等待貨物送貨上門就可以了。

爲了能讓配送的“生鮮”保持最大的新鮮程度,每日優鮮也用了一種名爲“前置倉”的模式。

像前文提到的京東“前置倉”、美團的“閃電倉”等,其實都屬於這樣的運營模式。

所謂的“前置倉”,可以理解爲,一個離倉庫和下單顧客都近的商品中轉站,這樣的中轉站越多,配送的時間就能約短。

在每日優鮮發展鼎盛的2019年,就擁有超1500個“前置倉”,營業收入高達60.01億元。

到了2020年,營收也基本保持在60億元。

圖源:企業財報

但是這些前置倉的燒錢程度,相比起僅在20%左右的生鮮毛利率,是恐怖的。

因爲保持市場口碑,就需要保證商品的新鮮程度,與時間賽跑。

當不斷地在社區建立商品中轉站,不斷地招募配送員,不斷維護商品損耗的同時,房租水電費、配送包裝費、倉儲費、供應商費、工資等,都在不同的燒錢。

這還不算上一個企業內部的管理、研發、宣傳等費用。

圖爲天風證券爲前置倉模式進行的數據分析

當初的另一位生鮮巨頭——盒馬,就曾嘗試過“前置倉”的模式,但是沒辦法,實在是“燒不起”了,最後只能先用店倉一體的模式,站穩腳跟。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每日優鮮從它建立的那天起就在燒錢。

越開越大?越賺越多?沒有像美團、京東等行業巨頭那樣的家底和市場優勢,如此高成本,低利潤的生意,一旦失去絕對的市場份額,那就是越虧越多。

從2018年至2021年,每日優鮮的虧損分別爲22.32億元、29.09億元、16.49億元、38.5億元。

也就是說,賣一筆“燒一筆”。僅僅4年,每日優鮮就把百億投資燒光了,還倒虧。

這樣極端的發展模式,甚至讓外界產生了時候當初的輝煌,是否都做數據,堆積泡沫,最終的目的卻是爲了上市套錢。

圖爲:網友評論截圖

撈不起菜市場,卷不過價格戰

“行業一哥”認輸了

如今的菜市場,放眼望過去,撰動的人羣,幾乎都是幾近花白的頭髮。

除了一些鄉鎮集市的菜市場,尚有家長帶着自家的小孩趕集之外,大多數的菜市場都是上面提到的現象,那就是“年輕人都去哪兒了”。

當然,導致這樣的現象,不能全怪這些構建了自己“社區網絡”的商家,分了市場攤販的蛋糕。其實有一部分原因很可能是因爲,小時候陪父母買菜的這羣人,長大了之後沒學到買菜的精髓。

導致最後被“看人報價”、“按頭加”、“被騙”、“貴又不好吃”、“太尷尬”等,纔會對菜市場徹底失去信心。

最終導致,混跡在菜市場的,都是“吃鹽比你吃飯還多”的七大姑,“薑還是老的辣”的八大爺。

所以,“菜市場越來越少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去超市買菜”等話題會成爲熱門話題,倒也不出奇了。

雖然網上買菜的市場,仍然是巨大的,但也是極度內卷的。每日優鮮的產品當初確實是更爲優質的,但是在消費降級的當下。

如果想要和要和超市、商超、甚至是美團優選等平臺“打價格戰”吸引客人的話,每日優鮮的可以說是手無縛雞之力。

所以越來越少的客單價,面對每天都要燒錢的“前置倉”模式,每日優鮮的雷自然也就越積越多,最後砰的一聲,全炸了。

自宣佈關閉30分鐘極速達業務並轉爲次日達服務後,每日優鮮的業務似乎已停滯。

截至2022年6月底,每日優鮮在全國的門店數量持續減少,僅在13個城市保留前置倉站點,隨後又關閉了近9個城市的業務。

儘管目前缺乏具體數據,但據2021年第三季度末的信息顯示,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數量自2019年以來已減少超過一半,大約爲631個,現在可能所剩不多。

希望每日優鮮能找到新的突破口,重新再創輝煌吧。大家覺得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