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泄漏李衡心境
《無題1622 》Untitled 1622, 布面丙烯油彩 Acrylic & Oil on Canvas,133x133cm 圖片提供僑福芳草地畫廊
《無題1604》Untitled1604,160x205 cm,布面油彩、丙烯 Acrylic and Oil on Canvas,2016圖片提供僑福芳草地畫廊
《無題1515 》Untitled1515,205x115cm,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2015 圖片提供僑福芳草地畫廊
展覽快訊
臺灣早年被葡萄牙人稱做「福爾摩沙」,擁有如高山、河流、盆地、平原等美麗的地貌,但卻缺少一望無際的廣闊草原。9月中旬,僑福芳草地臺北畫廊推出《不可避免》李衡個展,這位來自烏魯木齊的旅德藝術家將以豐沛的創造力,延續原本的主題,再加入島嶼與西域曠野的對話,希望藉由臺灣所缺乏的廣大草原風景,在詮釋當代人們的心靈表現時,帶給觀者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氣勢與張力。
出生新疆 曾赴俄德學習
1979年,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的李衡,從小展露出藝術天分。他於1985年開始接觸傳統中國書法及繪畫,自中央美術附中畢業後,前往俄羅斯的列賓美學院就讀,接受完整的訓練,之後又進入德國紐倫堡藝術學院,專攻現代繪畫,2010年在紐倫堡藝術學院獲「大師弟子」榮譽稱號畢業後定居慕尼克,開始穩定持續的生活與藝術創作。
由於前後接受俄羅斯、德國的文化薰陶,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國的熱情奔放、俄羅斯的神秘、德國的理性嚴謹,這些經歷都成爲影響李衡創作的重要指標。
有收藏家指出李衡的作品,在給人第一眼的感覺,其實並不亮眼,但就是這種隨着在畫面前停駐許久,逐漸感受到藝術家要帶領我們穿越風景之外的精神世界,而令人感覺意味深長,特別打動他。
李衡不只是畫純粹的風景畫,藉由光、草、雲,表現對生命的抒懷,人的渺小,對比外在環境是如此的巨大,李衡的作品雖然空無一人,但感覺到在李衡的作品中,很強烈的表現出一種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看到了他自己,他看到他自己所處的位置,藉由近景的草、上方的雲、小河牽引到了遠方,看到了人對於世俗的禁錮,渴望追求自由靈魂的一顆純淨心靈,爲此深深被感動。
事實上,《不可避免》是李衡2013年一件作品名稱的同名命題,採用同樣的心境藍本,創造不同的繪畫格局,《不可避免》這件作品的產生,來自於李衡當時遭逢的一場嚴重事故後的人生體悟,他體悟:人的一生無時無刻都在領受命運所給予的贈禮、遭遇與挑戰,不可避免亦無法規避,自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反問、反證、思索、抉擇,生命的格局因起承轉合的經歷終會趨於完整。
草,是李衡藉以表現繪畫心境的主題,描繪草的作品,不僅呈現客觀自然,更多是表現超越表象的精神本質。李衡說:「我畫草,但不單單只是描繪單純風景中的草,更多表現的是一種空間本體,藉以表現繪畫本質的依拖、符號。」
在色彩上,李衡選用單一或幾個複色經營畫面,營造一種更純粹的畫面,運用油彩與丙烯顏料的薄塗、渲染、刮除、擦抹,往往也能夠產生不經意的繪畫肌理,鬆緊疏密、無法預期的效果,正好迴應展覽《不可避免》的命題。
觀者可以在李衡的每一幅作品中,看見藝術家在每一個當下不同的心境投射,從中領會、反觀自我,無常與不可避免的感悟,繪畫種植出一株株堅韌的勁草,此時描繪的草非草、景非景、心也亦非初心,而是靈感與精神契合在每一個轉逝中的靈現。
追求希望 人們永恆目標
以李衡的作品《無題1605》來說,畫中潛藏着希望的涵義。李衡表示,這張的融合性很強,較具代表性,它呈現出光及抽象的記憶,再加上畫面當中明亮的變化,使得層次感更爲豐富。
李衡認爲,其實草和人的形象很類似,畫中右半邊的草隱藏在黑暗中,左半邊的草沐浴在陽光下,很亮且享受着陽光,而人也相同,也許我們現在的生活相對安逸,但世上仍有很多人處在苦難中,就像他現居的慕尼黑,有着大量戰爭難民。
其實也不光是戰爭,每個人內心的情感,抑或是雙親的苦難給自己帶來的痛苦,這在他看來都是在黑暗的草,而草之所以要不斷往上生長是爲了追逐陽光,陽光代表無限可能性,沒有光萬物都將滅絕,光對草來說是向上生長的目標,對人們心裡來說更代表永不消失的希望。
李衡藉由草來表達各種心境變化的做法實爲一大創舉,不僅在畫中表現出草活靈活現的姿態,重要的是能和觀者的內心產生互動,使得看畫不再只是表面上的意義,更加增添欣賞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