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排隊買房再現的省思

2019年以前,房地產新案開賣接待中心多半鑼鼓喧天,看屋客戶吃吃喝喝,好不熱鬧,建商、客戶盡歡,這是過去接待中心的日常。在政府宣示打炒房決心,各相關部會接連祭出多項打炒房措施後,建商、代銷賣房子轉趨低調,多半不敢再踩到「現場不要排隊」、「不要營造熱銷假象」、「宣傳不要出現秒殺等字眼」等紅線,雖然心頭悶、少了場面,但景氣熱度在、追價買盤有,能順銷、賺到裡子比較實在。

不過,在政府三令五申、嚴打炒房下,新竹房價還是節節高升,究其原因,除土地與營建成本高漲,新稅制造成售屋閉鎖效應,使房源供給短缺,過去竹北可達80多個建案銷售,如今僅有十幾個,精華地段的不動產奇貨可居。再者,最重要的是,客人願意埋單,對這些向來是「人生勝利組」的竹科客來說,資金充沛、又值紅利發放旺季,普遍都存在買屋置產是現階段最有利投資的觀念。

或許有人會說,百貨公司週年慶時常可見貴婦拎着滿手精品名牌包戰利品,沒人在意;但爲何業者開賣熱鬧售屋、買方願意高價買屋,卻要被放大鏡檢視?

關鍵在於房地產商品特性,很難像汽車、精品一樣,能量產、有標準化規格、有統一標價,因而衍生出各種人爲操作價格、製造銷售假象的空間,即使實價登錄上路,購屋人購屋當下的價格資訊仍隔一層「看不透的紗」。

在自由市場下,政府不應管房屋「賣多少錢」,但「怎麼賣」,政府應介入更多。要完全杜絕炒作風氣,銷售過程不應只是「事後透明」,「全程透明」纔有助資訊對稱。

「事後」實價揭露已有相當時間差,對買房者當下資訊參考幫助有限;「事前」銷售之初建案備查資料應納入包括各戶、車位售價,並要求將備查過的各戶售價,及俗稱銷控表的各戶價格調整、下訂、簽約情形,直接公諸於銷售現場。若能各戶明碼標價、銷控公開,買方一目瞭然,更能避免一日三市、玩弄銷售話術的亂象、降低人爲操弄和哄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