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剛:做好“五篇大文章” 紮實推進商業銀行高質量發展

曾剛/文 曾剛,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五篇大文章”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也爲金融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

商業銀行通過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供應鏈平臺,幫助金融識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需求,在進一步探索投貸聯動業務創新的同時,積極拓展科創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科技金融體系。

數字化與金融科技的應用,促使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機構間形成了生態合作的新模式、新業態,以開放銀行爲基礎構建生態圈和業務場景,已成爲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內容。

五篇大文章 五大發力重點

提問:首先感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您認爲這其中蘊含着怎樣的深刻內涵?

曾剛:自1997年起,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召開過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作爲金融系統最高規格的會議,每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均對我國下一階段的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在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組建的基礎上,“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更名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從頂層設計的角度,高屋建瓴且全面地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

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這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也爲金融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的優化過程中,更應重視重點戰略領域的發展。新的經濟週期也需要新的重點行業發展,需要通過現階段政策予以支持。“五篇大文章”進一步明確了未來金融業在經濟結構優化過程中的五大發力重點,其中,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實際上是目前的薄弱環節,而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是當下發展的重點領域。這“五篇大文章”既描述了未來重點發展的主要方向,也爲未來貨幣政策和金融機構的重點工作指明瞭方向,對於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着力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科技金融創新 商業銀行要疏通難點和痛點

提問: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科技金融位列“五篇大文章”之首,引導金融資源投向科技創新關鍵領域,充分彰顯了中央層面對科技金融發展的高度重視,也賦予了金融服務科技新的歷史使命。銀行等金融機構下一階段推動科技金融創新的重點方向何在?

曾剛:所謂科技金融,是指服務於科技企業的金融體系,通過將信貸、債券、股權等金融資源進行整合,爲科技企業提供符合生命週期的融資,實現金融資源與科技資源的有效對接,激發企業的科研活力,推動科學技術產業化,成爲驅動科創企業發展的必需動力。從長遠來看,科創企業是推動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其繁榮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不斷加強對科創企業的金融支持,對於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從實踐來看,要加快科技金融發展,必須聚焦科技金融業務中的難點和堵點,一方面,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將不完全、不對稱的信息儘可能挖掘出來。在金融機構積極利用大數據來更精準地評估科創企業風險的同時,還需要有效的機制設計,推動政府以及第三方機構充分發揮作用,共同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在信息儘可能對稱後,要解決風險承擔問題,即誰合適和願意承擔更高風險。圍繞這兩個主要的難點和堵點,商業銀行推動科技金融創新有如下幾個重點方向。

一是建設技術要素市場,推動知識產權金融發展。知識產權和技術是科技企業擁有的主要資產,但相較於房地產等有形資產,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難”是普遍性難題。從科技金融發展而言,準確把握企業知識產權價值是瞭解其科創水平的關鍵鑰匙,必須有效破解“評估難”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知識產權/技術要素市場是破解科技金融難點堵點,實現科技、產業和金融良性循環的關鍵。

二是構建多元化、多層次金融科技體系。商業銀行應逐步從以貸款爲主的服務模式,升級爲“表內+表外”“商行+投行”“債權+股權”“融資+融智”的綜合化、全方位服務。同時,商業銀行通過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供應鏈平臺,幫助金融識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需求,在進一步探索投貸聯動業務創新的同時,積極拓展科創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科技金融體系。

三是立足產業變化,探索科創金融模式創新。在實踐中,產業園區通過高度集結基礎設施、政策、信息、資金、技術、人力等各類資源要素,已承擔起匯聚創新資源、培育產業集羣、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重要使命,成爲很多地區引領轉型發展的旗艦區域。在這種背景下,不斷迭代全週期、跨界別、一站式的“產業園區綜合化金融”創新,已成爲新發展階段金融機構服務支持科創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

四是強化科技賦能,提升金融服務科創企業的質效。金融科技的本質是“數字+金融”,即以數字化技術賦能金融服務,其核心要義在於科學靈活地將數字技術應用於金融業務全流程中,並對金融業務模式產生深度的影響。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充分利用科技賦能來優化業務運行模式、調整業務流程、改變風險和成本的控制方法,來促進科技企業(特別是中小科技企業)健康發展,已成爲科創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數字科技賦能科創金融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數字科技(包括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應用)能夠全方位賦能小微科創企業的全過程、全行業以及全領域。

統籌普惠金融的發展與安全

提問:在“五篇大文章”中,普惠金融是最與普通百姓息息相關、最能體現“以人民爲中心”金融發展觀的“大文章”。目前普惠金融仍是發展的薄弱環節。下一階段,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方面,應如何實現更好更大的突破?

曾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普惠金融”,並將其作爲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之一,自此普惠金融被提升爲國家戰略。近年來,我國的普惠金融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基本實現了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明顯提高。2023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未來五年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此次,普惠金融再次寫入“五篇大文章”,更是對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實上,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領域和對象聚焦在小微經營主體、鄉村振興、民生、綠色低碳發展等主體和領域。近年來,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成績斐然。下一階段,商業銀行應從普惠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高度出發,更好統籌普惠金融的發展與安全。

一是健全多層次、廣覆蓋、競爭有序的普惠金融服務組織體系。一方面,大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需要建立有序的競爭秩序,形成錯位競爭的格局,更好地發揮銀行業機構普惠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對於城市商業銀行、農信機構等地方中小法人銀行,引導督促其迴歸本源,利用人緣、地緣優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方式,滿足普惠羣體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對於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則進一步強化資源和技術稟賦,不斷提升中長期信貸佔比,將普惠金融服務向首貸戶和薄弱領域延伸,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擔保、低利率、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產品。另一方面,要更好地發揮其他各類機構的補充作用。對於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非銀機構,其在體制機制方面相較銀行業機構更加靈活,對於部分缺乏信用記錄和有效抵質押物的、商業銀行難以觸達的普惠金融範疇的小微主體,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化、特色化的服務優勢,更好滿足這部分羣體的金融需求,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務深度。

二是加大農村金融領域的支持力度。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全面鄉村振興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因此需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商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應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等重要目標,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環境整治、農民增收等方面,通過服務模式創新,通過科技賦能、擴大開放、增加消費、促進就業等策略,形成鄉村經濟的良性循環。此外,在商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還需發揮普惠金融降低貧困效應的直接作用機制,同時強化金融機構在環境、社會、治理(ESG)方面的引領作用,引導資金向綠色化、生態化的涉農項目傾斜。

三是進一步提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質效。數字普惠金融將持續成爲普惠金融的重要發展方向。商業銀行要持續深化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領域的應用,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水平。對於中小銀行來說,還需進一步提升數字化運營能力和風控能力,加快自身數字化轉型步伐,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務效率。另外,在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的過程中,需要以謹慎的態度摸清各類新技術應用的潛在影響與風險,建立健全數據治理機制。特別是商業銀行在與第三方平臺進行場景方面合作或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時,需要確保數據安全以及金融消費者的隱私保護問題。

發展數字金融 推動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探索

提問:“五篇大文章”中的數字金融,是首次被寫入中央文件,其發展的重要性愈加凸顯。近年來,數字金融的飛速發展,爲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探索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要想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探索還需要從哪幾方面持續深入?

曾剛: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既是數字金融的參與主體之一,也是發展數字金融的主力軍。要想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商業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腳步不僅不能有片刻停滯,甚至還要在保證安全和穩定的前提下,不斷把步子邁得大一點、再大一點。

首先,要構建適應數字金融發展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的再造需要兼容幷蓄的方式。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銀行需要構建全新的企業文化,將銀行的最頂層業務戰略方向和科技結合起來,設計轉型的藍圖、路徑,快速迭代,不斷試錯,充分發揮自有優勢,確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徑。創新組織架構方面,“數字化”一方面拉近了銀行前中後臺組織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使得“業務”與“科技”的邊界愈發模糊。因此,銀行需要考量如何將業務、管理和科技的人才合理分配,在保障安全、穩定、高效的同時,最大化發揮“數字化”創新能效。

其次,要完善數據資產化能力,深化數據治理。數據治理是數字資產化的核心問題,它是組織中涉及數據使用的一整套管理行爲,需要釐清誰(Who)能根據什麼信息、在什麼時間(When)和情況(Where)下、用什麼方法(How)、採取什麼行動(What)等問題。在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持續開展數據治理工作,不斷提升數據質量,增加數據維度,打通數據與應用通道,提升數據挖掘整合能力。建立“數據湖”,統一數據入口。從分散各處的數據源中提取數據,將所有數據均以結構化的形式存儲在“數據湖”中,提高組織對數據的利用效率,保持靈活性和敏捷性。建設大數據應用基礎體系,統一數據出口。建議建立反欺詐平臺、金融知識圖譜平臺、外部數據管理平臺以及私有化大數據雲平臺等,統一數據出口,形成標準化數據資產管理。

最後,培養開放的生態(場景)構建能力。數字化與金融科技的應用,促使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機構間形成了生態合作的新模式、新業態,以開放銀行爲基礎構建生態圈和業務場景,已成爲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內容。其中,零售端的開放重在打造一站式閉環服務平臺。商業銀行應以科技賦能爲基礎,以客戶爲中心,將線上線下結合,圍繞客戶金融及生活消費需求,打造全方位一站式閉環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構建智能網點、微銀行、電話銀行等渠道在內的多元化、全方位客戶服務體系,簡化零售業務的辦理流程,提高運營效率和客戶滿意度。而企業端的開放側重生態圈和業務模式打造。在產業政策指導下,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數字技術手段,爲特定產業提供數字化投融資、支付結算等綜合金融服務,這種新金融業態即產業數字金融,也是數字金融發展的未來方向之一。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佈者【曾剛】所有。本App爲發佈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