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車VS增程車,誰更有優勢?驚人對比讓你大開眼界!
雖然“增程車”是許多人的首選。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其實“增程車”存在一些潛在問題。
相比之下,“插混車”雖然被很多人嫌棄,但其實有着許多獨特的優勢。
可惜的是,很多人的還不知道,迷迷糊糊就買了增程汽車!
首先,相比增程車,插混的純電續航更爲耐用。
這話可能聽着難以理解,但仔細分析以後會發現,這並非無的放矢。
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增程汽車本質上是一種純電車,它的燃油系統不直接驅動車輪,而是用來發電,再由電機驅動車輛。
這有點像氫能源汽車——雖然聽起來像是氫氣驅動,實際上是“將氫氣轉化爲電能”來運行的,正式名稱其實是“氫燃料電池汽車”。
聽着似乎沒什麼,不就多了一個轉化過程嗎?但實際情況並不簡單。
因爲增程器的功率是有限的,如果電池沒電的情況下,只靠“增程器”很難驅動車輛高速運轉。
說白了就是,主流增程器最大功率爲113千瓦,在沒有電池支撐的情況下,最多驅動電機保持80公里/每小時。
而這個數字可能還高估了它,因爲一直維持在最大功率運轉,增程器也受不了。
因此,所有的增程汽車都有「強制保電」模式,當電量低於20%時就限制使用,防止車輛因電量不足而出現失速。
但插混汽車就不同了,因爲兩套系統是相互獨立的,即使電量用盡,也可以無縫切換到燃油模式,讓你繼續行駛而不受影響。
所以,純電續航更耐用!
其次,插混汽車的油耗更低。
說白了就是相對增程汽車而言,混動汽車的能耗管理更好,更省錢。
這不是吹牛,理解混動汽車的“能源管理策略”和“動力系統設計”,就能體會到了。
簡單點說就是,許多現代插混車型,配備的都是“專用插混發動機”。
這些發動機利用了可變行程、廢氣增壓等技術,顯著提升了燃油的熱效率。這意味着在各種行駛條件下——尤其是電量不足時,它們的油耗往往更低。
反之,增程汽車的增程器,就是“1.5升渦輪增壓發動機+發電機”的配置,根本沒啥技術含量。
不僅如此,在虧電狀態下,增程器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因爲功率有限,又要最大化的驅動電機,增程器往往會出現過熱的情況——這不僅增加了機械磨損,也影響了整體的能源效率。
此外,增程器的熱效率本身就只有42%的作用,當這個“機械能”通過“發電機”轉換爲電能時,還會存在80%到90%的能量損失——在這樣的情況,又一步拉大了油耗的差距。
從實際表現看,比亞迪唐的插混版,在電量不足時的最低油耗爲5.85升/百公里;而理想L6在類似條件下的油耗爲6.9升/百公里。
兩者的差距雖不巨大,卻足以顯現插混車型,在節能方面的優勢。
最後,就是駕駛體驗更好。
只用電的時候,這種感覺可能還不明顯,但切換到燃油模式,相比插混,增程的缺陷就暴露出來了。
特別是在電量不足時,增程汽車需要啓動“增程器”來爲電機供電——這個過程有明顯的滯後性,遠不如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那樣高效。
而且,由於增程器的功率有限,在滿負荷運轉時,噪音和振動相當明顯,這嚴重影響了駕駛的舒適性和乘坐體驗。
相比之下,插混汽車在設計上,更加註重平滑的動力切換。
它們的電動機和燃油發動機可以同時工作,或者根據需要快速切換,幾乎無感地過渡,確保了駕駛的平順性。
即使在燃油模式下,也是如此——除非你將車速推至極限,否則,發動機引起的振動和噪音並不明顯,與傳統油車相差無幾。
此外,如果考慮長途出行和極端工況,插混汽車的可靠性也更勝一籌。
雖然增程汽車雖然也可以只加油不充電,但在電量耗盡後,性能會打折扣。是典型的“有電一條龍,無電一條蟲”,但插混汽車並不是。
總的來說就是,在汽車領域內,很多人都都噴增程汽車是落後的技術,註定被淘汰的技術,並不是沒有道理——而是相較混動而言,確實優勢不大。
當然,更多人會強調,增程汽車的結構更簡單,故障率更低,保養成本也更低,這個優勢其實更明顯。
但我想說的是,故障的高低不是由結構決定的,而是技術力決定的。
說白了就是,你技術水平不行,就算做增程就很穩定了嗎?並非如此!
同時,考慮到增程對電力的依賴,電池衰減情況也會更嚴重,這點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