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貧血老化快 6大類補血食物要多吃 搭配飲料有禁忌

貧血小心未老先衰! 光補鐵還不夠,搭配5大補血食物纔算真的有補到。(圖/常春月刊提供)

講到貧血,很多人第一個反應都是:「女生纔會貧血。」或者是認爲,這是不太嚴重的毛病,但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貧血嗎?在醫學上,貧血是指血液血球數目(Red blood cell, RBC)、血色素(Hemoglobin, Hb)或平均血球容積(corpuscular volume, MCV)數值在正常值以下,一般大多以血色素Hb爲初步評估標準,成年男性血色素低於12.0g∕dL、女性血色素低於11.0 g∕dL可稱爲貧血。

輕度貧血日常無明顯表現 疲倦、失眠、掉髮都是常見症狀

中醫師辛重毅表示,一般貧血患者容易出現疲倦、失眠、掉髮、臉色蒼白或萎黃、注意力不集中、心悸、舌頭顏色淡且少血色、指甲顏色淡、眼睛下結膜比一般人蒼白等現象。此外,貧血狀況嚴重時,也可能出現舌頭疼痛、舌頭髮炎等狀況,有部分血液疾病患者會合並有肝脾腫大缺鐵性貧血則可能出現手指甲呈凹陷的匙狀指變平失去彎度

但大部分輕度貧血患者,平日並不會有明顯症狀,有可能只是日常生活作息出現的些微改變,例如過去可以一下子爬3、5層樓,最近突然爬1、2層樓就會喘需要休息;或者走路走快一點時就會頭暈或喘促;或者蹲低站起等大幅度改變身體動作,會造成短暫的頭暈目眩等狀況。

女性、老人易產生缺鐵性貧血 中老年人應提防癌可能

中醫師莊雅惠指出,以較常見的缺鐵性貧血來說,女性在青春正盛的歲月裡,每個月都因「好朋友」來訪而失血,所以特別容易發生這種貧血;老年人隨着身體機能老化,造血與脾胃功能衰退,也有較高的機率出現貧血問題。

不過,中老年人在發現有貧血時,最好先鑑別診斷是否有大腸癌、胃癌造成出血的可能,以免延誤了治療。

治療貧血 依3種體質對症下藥

莊雅惠指出,中醫講求全人醫學,而人體血液的生成與心、肝、脾、腎都有關,所以治療「貧血」也要從整體來考量。一般來說,「貧血」患者常見的體質有以下幾種:

以較常見的缺鐵性貧血來說,女性在青春正盛的歲月裡,每個月都因「好朋友」來訪而失血,所以特別容易發生這種貧血。(圖/常春月刊提供)

1、氣血虛弱:人體的血氣調和必須互爲助力,才能到達全身各處完成供應養分並帶離廢物的作用。而有氣虛、血虛的人,氣血循環能力不佳,有些是先天體質本來就較虛弱,加上曾經生過重病,或是長時間過度疲勞累積所致,這類型的人體力較差,容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臉色蒼白或暗沈、指甲顏色偏白且易斷裂、容易健忘,女性也容易乳房發育不良、月經量少或提早停經等。

2、脾胃虛弱:「脾胃者,氣血之母也」,中醫認爲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顧得好,吸收能力強,才能產生足夠的氣血;相反地,如果脾胃虛弱,進而無法好好吸收能夠用於製造血液的營養成分,則人體的氣血就會匱乏,造成貧血病症。這類患者常有食慾不振、嗝氣、腹脹、噁心嘔吐、大便較軟或腹瀉等症狀。

3、陰虛燥熱:體內滋潤身體器官的津液不足,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產生燥熱的體質狀態。患者經常覺得身體發熱,容易有面部潮紅、口乾舌燥、手足心熱、急躁易怒、睡眠差且多夢、夜間流汗、大便乾硬、小便量少,女性月經提前、色澤鮮紅、量少或閉經、陰部乾燥、搔癢等症狀。

飲食注重均衡原則,是補血的第一要件。(圖/常春月刊提供)

改善貧血症狀 6大類食物要多吃

人的血氣要足,纔能有好氣色、好活力,對於鐵質缺乏引起的貧血,可以利用中醫「藥食同源」的原理,以吃得巧、吃得好來補血。可改善貧血的營養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蛋白質:紅血球的構成需要蛋白質,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有雞、牛、豬、羊、魚等肉類,以及蛋、奶及其製品、豆類及其製品等。

◎鐵: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礦物質,含鐵量高的食物有動物肝臟、羊肉或牛肉等紅肉類,以及芝麻、桑椹桂圓黑棗葡萄乾、胡蘿蔔、髮菜金針、蓮藕、全穀類、紅糖、深綠色蔬菜等。

維生素B12及B6、葉酸:骨髓母細胞紅芽球在合成、分裂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2及葉酸,才能順利製造出健康的紅血球;維生素B6則是生成血紅素所必要的酵素,也是紅血球造血時不可或缺的物質。

這些營養素可以經由廣泛攝取牛肝豬肝豬心等動物內臟,以及鮭魚、沙丁魚罐頭、牡蠣、奶類,和燕麥、核桃、柳橙、蘆筍、菠菜中取得。

◎維生素C:人體吃下的鐵質,約僅1~2成可被腸道吸收,而維生素C有助於提升腸道對鐵質的吸收;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芭樂奇異果、草莓、荷蘭芹、花椰菜高麗菜、油菜、青椒等。

用餐不要喝茶、咖啡 避免抑制鐵質吸收

此外,飲食上還要注重均衡原則,且用餐時不要喝茶或咖啡,以免其中的鞣酸及多酚類物質抑制了鐵質的吸收;每天的蛋白質來源,最好有一半以上是容易爲人體吸收且含有較多必需胺基酸的動物性蛋白質;葉酸是水溶性,不耐長時間加熱、儲存及加工,所以食物在烹煮時,儘量避免採取久燉或慢熬的方式,同時也要避免酗酒,以免造成葉酸缺乏。

傳統中藥材補血 詢問專業中醫後再使用

傳統中藥材中有助於補血、活血及行血的非常多,例如當歸、阿膠、熟地黃雞血藤、白芍、何首烏、枸杞子、川芎;而黃耆、黨蔘、甘草等補氣藥,可以增強補血的效果;至於常用的補血方劑,則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十全大補湯、歸脾湯等,有需要的人建議在諮詢中醫師後使用。(編輯樑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