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接種後頻傳猝死!專家:每例應解剖鑑定「不能出現緩打潮」

長者施打AZ疫苗第3天有多起猝死案例,傳出「緩打潮」已出現。(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日本捐贈AZ疫苗6月15日開打,優先對象中以75歲以上長者最受重視,但接種至今(17日)第3 天,各縣市陸續傳出猝死案件,已超過20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說「接種利大於弊」,不過,專家認爲,指揮中心應趕快針對每一個死亡病例做鑑定,絕對不能出現緩打潮。

疾管局局長蘇益仁接受媒體訪問說,任何疫苗大規模接種後,都會有通報死亡事件影響接種率,會讓羣體保護速度變慢,且從每天死亡人口、接種疫苗數量看,應爲「自然死亡」。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受訪說,認同蘇益仁說法,因爲疫苗就是要打到人身上纔有用,「緩打潮不能出現」,對於目前傳出的猝死案例,最重要的是政府要針對每例去鑑定,這樣才能瞭解真相,且「一定要快」,他提到2009年就出現疫苗緩打潮,整個拖在那,亂七八糟,喊話指揮中心「鑑定完直接講沒關係」。

王任賢接着說,「疫苗打了會產生抗體,怎麼會猝死?」,且目前新冠疫苗沒過敏性休克情形,他話說的重,認爲年長者是「被折騰死的,疫苗施打流程這麼複雜,要把長輩扛出來、排隊大熱天,政府有責任優化,如到府去打,怎能讓老人出門接種」,直說跟丟死人丟到國際了,並認爲疫苗施打不能中斷,因爲沒有意義,哪有人有疫苗還不打。

▲王任賢認爲,疫苗打了會產生抗體,怎麼會猝死?(圖/記者湯興漢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提到,原本就有疫苗預防接種受害編制,打完若在很短時間內不幸死亡,都會要求要解剖、釐清有何問題,這是最直接,最讓人家信服作法,目前已解剖2例,看起來都是心血管心臟動脈阻塞問題,明顯跟疫苗沒關係。

黃高彬指出,能解剖就儘量做,若沒辦法,可以根據戶政健保系統釐清,戶政系統可看在這樣的年紀,正常死亡率和每月平均死亡率有多少,看死亡有無增加,以94歲長者爲例,要思考在這階段年紀,每年會有多少人死亡,估算人數再去看打疫苗後有無上升,從戶政查看比對。健保部分,長者通常都有潛在性疾病,健保署資料庫可看這些疾病會落在幾歲死掉的機率,同時比較,就知道到底有沒有增加。

▲黃高彬指出,針對猝死案例能解剖就儘量做,若沒辦法,可以根據戶政或健保系統釐清。(圖/記者湯興漢攝)

衛生署楊志良認爲,每天本來就都會有人死掉,是「時序」問題,跟疫苗沒關係,若不是這樣,就是「疫苗有問題引起」,要研判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有兩辦法,一是找好幾位臨牀專家開委員會,去討論是否疫苗引起或其他原因死掉,另一個是以統計的方式,看死掉的「是不是超過背景值」,如80歲以上100個人,每天有0.5人死掉,結果變成3個人。